所以騎馬在這個時代不光是技術活兒,更是力氣活兒。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騎兵在春秋戰國時期都還只是一個輔助兵種,主要用作哨探、突襲和側應,作戰的主力還是步卒,而馬匹參與作戰的主要作用加快軍隊的行進速度、運送軍械糧草和牽引戰車。
戰車在這個時代的作用體現的還非常明顯,特別是在平原地區沖鋒陷陣的時候,行駛平穩又兼有機動性和高速度,戰車上可以乘坐弓箭手和長戟槍兵,在戰斗中沖擊步兵方陣非常厲害,因此形容一個國家的強盛,就是看戰車的數量,千乘之國、萬乘之國的稱呼就是這樣來的,戰車越多,表示國家的實力就越強大。
也就是說要徹底發揮出馬卒的力量和優勢,必須設計出固定的馬鞍和馬鐙,這樣才能充分借助戰馬的力量,同時釋放出數倍的戰斗力。
高橋馬鞍結構簡單,就是一個用木頭和皮革制作的中央凹陷下去的座椅放在馬背上就行了,兩側用皮帶在馬腹和脖頸下扣緊即可,不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陳旭把這個任務就交給木匠劉二娃,設計制作了一個月才弄出來一個大致差不多的高橋馬鞍的東西,這個馬鞍做的及其粗糙,但粗糙歸粗糙,丑歸丑,用起來還是很不錯,因此這次出門陳旭便已經用上了。
而馬鐙更簡單,直接用竹篾編了兩個圓環用麻繩系在馬鞍兩邊,踩踏非常舒適,至于虞無涯和英布王三等人,早已習慣了蛋碎的感覺,蹬蹬蹬蹬的顛簸下,估計菊花還有一種莫可名狀的舒爽感。
清河鎮實在是太小了,工匠的水平陳旭也不能要求太高,劉二娃的木匠水平不敢恭維,而且整個鎮上也找不到一個合格的皮匠,因此這個馬鞍也只能將就,而且陳旭如今也已經將就習慣了。
在鐵匠鋪呆了半個小時,設計完幾樣工具之后,陳旭準備返回小河村,兩個月沒回家了,非常惦記家里的情形。
而就在他返回清河鎮的時候,從咸陽通往南陽的武關馳道上,一列長長的騎兵隊伍綿延近兩里在狹窄的山嶺峽谷之中蜿蜒而來,除開護在中央的十多輛豪華馬車之外,清一水的高頭大馬,馬背上的武士甲胄俱全威武雄壯,兵卒手持密密麻麻的長戟和呼呼啦啦在風中招展的旌旗,鴉雀無聲的行進之中,方圓數里的山谷都似乎跟著在顫動,本來虎嘯猿啼的崇山峻嶺之中也瞬間便的安靜下來,只能聽見密密麻麻的踏踢聲。
“兄長~”
當陳旭回到小河村的時候,每天望眼欲穿等在村口的杏兒欣喜的嚷嚷著迎上來,身后還跟著虞姬和兩條小狗。
兩個月不見,兩個小丫頭似乎都長高了一截,特別是兩條小狗,已經長到了兩尺長,撒著歡兒的圍著馬匹亂跳亂吠。
陳旭也激動的跳下馬把杏兒抱起來詢問家里的情況。
“娘和水姐姐都很好,我們每天都盼著兄長回家,小雞小鴨小鵝都長大了,小豬也長大了,我們還上山撿了好多榛子和栗子……”杏兒興奮的嘰嘰喳喳,“兄長,上個月家里來了一個白胡子老爺爺,會講故事會算命,可好玩兒了!”
“白胡子老爺爺?長什么樣?”陳旭驚訝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