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先賢諸子的理論和言論基本上都是弟子幫忙收集整理的,然后匯編成冊傳世下去,這也是發揚各自門派學問和尊師重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而給自己的老師匯編學問,也是每一個徒弟都感覺非常神圣和嚴肅的事情,一般都會認真編寫反復修訂,并且還要讓同門師兄弟閱覽斧正。
而封子安和安魚粱編寫的這一套荀子叢書,也收集整理了荀況的手稿、著作和言論,用麻漿紙謄抄的工工整整,包括《勸學》《天問》《非相》《不茍》《君道》《儒效》《天論》等名篇,加上一些整理的言論,足足有厚厚六七本,當時張蒼拿過來丟在陳旭的辦公桌上,把陳旭嚇的眼珠子都差點兒掉出來。
“眼下諸子百家興盛,在李相看來是亂象,但在旭看來,卻是天下繁榮昌盛之象,我們身在這個時代,當要應之以治,而不能應之以亂,是吉是兇,全在我們一念之間,百家門徒匯聚咸陽無所事事自然生亂,但所謂堵不如疏,只要讓這些人有事情可以做,這種亂象自然消弭無形!”
“陛下,其實疏導之策上次臣已經提過一次,就是分而化之,用分化之法將這些不安定的因素一一化解,自然就安穩無虞,只要分化得當,這百家門徒還可以成為推動我大秦政治和民生不斷改善的一股極大動力!”
“還請清河侯坐下細說!”陳旭逼叨逼叨了半天,現在好不容易說到重點,秦始皇自然也神情嚴肅的開始傾聽。
“臣辦報館,從咸陽找了十多個編輯和數十個書吏校吏,上百人整理匯編半個月,方才有了上午在朝堂看到的那份大秦都市報,而這份報紙每旬一期,因為內容廣泛,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去民間收集整理資料,而所有這些人都是都是李相口中無事生非之徒,但臣卻不這樣認為,因為這些人許多以前都做過書吏,品德不差,知識淵博,不然這份報紙也就不會如此精彩!”
“但咸陽和天下百家門徒何其多哉,我們總不能讓他們都到報館任職吧?”馮去疾疑惑的說。
“報館之事我只是打個比喻,這就是分化百家門徒的一個很小的方法,眼下咸陽還有兩個地方也匯集了不少民間閑士,第一就是大秦衛生院,里面有無數醫道術士,以前這些人很多也都無所事事,但眼下都進入衛生院研究醫術編著醫書,而且聽太醫丞徐福說,眼下全國的醫士都以進入大秦衛生院為榮耀,這些醫道術士,以前許多都是在各地混吃騙喝……”
秦始皇聽的面皮微微抖了幾下。
“還有如今的大秦科學院,除開匠工之外,還匯集了上百位精通數學和機關的術士,以及許多充當監吏和文吏的文士,以前這些人也都是閑人,因為一身所學無處施用而無所事事,整日混跡在曲園雜舍。”
“這的確是一個分化之策,可惜無法全部容納,不然倒是真的可以化解百家門徒繼續這樣擾亂民間!”馮去疾捻須點頭。
“馮相其實可以想的更遠一些,就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換一個眼光去看就可以可以迎刃而解,我們可以設置更多如同衛生院、科學院和報館類似的部門,讓這些閑士進入其中,讓他們有事可做便不會惹是生非,比如修史,比如設立學校,比如設置書局,比如設置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