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清河侯細說!”馮去疾來了興趣。
“修史就是編撰史書,我華夏自上古傳承至今數千上萬年,其中歷經夏商周三朝,三皇五帝雖然皆有記錄,但卻史料混亂,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和認同,加上商周王位傳承和分封的諸侯,傳承更加混亂,百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因此可以集結一大批百家門徒中的精英人士,將這些史料進行匯編整理,編寫一套華夏歷史書庫,以此正本清源,讓天下百姓對我華夏傳承有清晰的認知和了解,使得我華夏再傳承千年萬年依舊能夠追古溯源,免得時日太久史料斷絕忘記了根本,此事不可一蹴而就,可能耗費數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而參與其中的人將再無精力和時間惹是生非!”
“還有就是設立學校,我在清河鎮的時候開設過一所小學,請鎮上的三老和會計算的倉吏教授七到十歲的孩童學習識字計算,全國三十六郡八百余縣數萬鄉鎮,分別在鄉鎮設立小學,在縣城設立中學,在郡城設立大學,在咸陽設計京師大學堂,聘請百家方士中熟悉熟讀典籍品德高尚的名士作為教授,小學三年為一期,教授識字和計算,中學兩年為一期,教授經史子集和禮儀,大學兩年為一期,主要學習治國方略和君子六藝,然后從大學之中擇優錄取一部分進入京師大學堂再學習兩年的律法和政務處理,小學畢業可任鄉吏,中學畢業可任縣吏,大學畢業可任郡吏,而京師大學堂合格的學生,可充入吏部任郎職,作為我大秦后備官員,然后淘汰更換掉如今郡縣之中怠慢無作為的官員……”
“書局,和編撰史書差不多,不過就是整理百家理論,編撰對于民生社稷有用的書籍,比如栽種、嫁接、畜牧、開礦、冶煉、修路、修渠以及介紹山川地理、人文風俗、測算天時陰晴等各種書籍,還有詩書禮樂、法令律令,制作工具、烹制美食等,同時書局還負責編撰和規范小學、中學、大學等學校教授的內容,力求全國統一教材,而這些書籍編寫出來必須經過監管署衙認可之后才可以印刷出來通傳天下……”
“如今科學院研究了許多東西,但很多因為人手問題無法推廣,因此還可以設立工學院和農學院,以此培養大批精通農業栽種、畜牧養殖、工具制造、水渠修建、架橋修路、金屬冶煉等類型的匠吏,安排到郡縣任職,以此快速推廣科學院的成果……”
陳旭咕嘟嘟一口氣把茶水喝光之后這才歇了一口氣說:“陛下,一旦這些全部落實完成,百家門徒自然就會被分化疏散,有了穩定的工作就不會整日無所事事,而這些人所做的工作,也將會對我大秦將來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如今我大秦無論官吏都還是推薦和舉薦,并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學校的設立則會規范官吏的任用,京師大學堂就設在咸陽,每次考試陛下也能通過學子的策論判斷優劣而委派不同的官職,而且各郡縣的官員也要采用五年或者八年輪換一次,考核落后或者年邁昏庸者將其淘汰,換上年輕有為的官員,只有這樣我大秦從朝堂到地方的官員才會有活力……”
房間里很安靜,靜的只能聽見幾道沉重的呼吸。
秦始皇、李斯和馮去疾三人都聽的目瞪口呆,全都直勾勾的看著陳旭不斷開合的嘴巴。
陳旭說完之后足足過了兩分鐘,秦始皇才猛的拍了一下案桌臉色激動的站起來:“清河侯果然思慮與眾不同,這些計策如果都安排妥善,整日擾亂的百家方士必然安穩下來,堵不如疏,此策必然奏效!”
“清河侯,某還有一個疑問!”馮去疾此時也回過神來。
“馮相請說!”陳旭點點頭。
“某也認同清河侯的分化之策,但這些一旦安排下去,必然還要修建大量的樓堂館舍和發放官秩,這是一筆極大的開銷,如今我大秦糧食到處捉襟見肘,恐怕承受不起!”馮去疾臉色嚴肅而認真,他如今管理六部,一旦皇帝同意陳旭的策略,后面的安排到時候還得他去親自搞定,也就是說陳旭只是動動嘴,但跑腿的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