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都市報館這些和齊地沒有絲毫關系的人都會征集舊衣物運送齊魯賑濟災民,他們齊地人自然也不想落后,何況他本來也有七八條商船,常年來往于齊魯和大河沿岸經商,販賣糧食布匹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商品,這次也打算趁著夏糧收獲之時去齊魯兩地收購糧食,也算是順路。
何況報館乃是清河侯創辦,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寫上毫無意義的幾個字在報紙上。
這廣告兩個字必然還有其他的意義,就和約法三章一樣,說不定是個一舉成名從而發家致富的大好機會。
齊姓商人來到報館的時候,報館外面的大街上已經人滿為患。
大量的咸陽民眾踴躍前來捐獻衣物,有的一件兩件,有的三件五件,還有的王侯公卿府上更是直接用馬車大車大車的將舊衣物被褥拉過來,而報館也雇了上百個幫工幫忙搬運,還請了數十個婦女幫忙整理這些舊衣物,渭河學院的一群學子和許多自發前來幫忙的文士都冒著酷暑登記記錄和幫忙清點衣物,沿街一字排開二十多個捐贈點都人來人往,大量的舊衣物被挑選折疊打包之后安排馬車拉到庫房,剩下實在太破舊的也沒有丟棄,照樣打包之后安排人送到城外的造紙廠,這些衣服全都是麻線制作,還是制作麻漿紙的上好材料,一點兒都不浪費。
看著這熱鬧踴躍的場景,齊姓商人竟然莫名其妙感覺眼睛有些發酸。
這些人不計報酬,為的就是幫助他曾經的父老鄉親。
而這些受災的人當中,可能還有他的族親。
就在他打定主意即便是在這次真的一石錢糧的報酬也沒有也要幫忙運送這些衣物的時候,卻被另一個文士一把拉住,把手里的毛筆紙張塞進他的手里說:“不用進去了打招呼了,就在這里幫忙,反正他們也只是登記一個姓名罷了,不過等會兒會有免費的飯食……”
齊姓商人哭笑不得,本來準備解釋一番的時候,接連幾輛馬車駛過來停在面前,上面竟然跳下來幾個宮人和內侍,其中一個宮人指著幾輛馬車上堆放的衣物說:“這些是淑妃安排從寢宮的倉房之中搜集出來宮人宮女不用的衣物,讓我等送來,你們整理一下看看那些合用就一起送去災區……”
宮人說完之后吩咐幾個內侍將馬車上的衣物都全部搬下來之后就轉身離去。
這些衣物足有數百件,有衣服也有鞋帽還有被褥等,基本上都還是全新的。
咸陽所有人都知道,淑妃本來是齊國人,貌美溫柔,曾是齊王建的愛妃,而來咸陽之后聽聞也深受皇帝喜歡,宮中用度奢華,聽聞家鄉遭遇水患,自然也想盡一份力罷了。
齊姓商人因此也不打算解釋了,在幫工和幾個婦女的清點下開始登記,等清點完畢折疊整齊之后,將一張登記的麻漿紙一起附在上面,好便于到時候分發,同時還要附上捐贈人的名字,齊姓商人很恭敬的在上面寫上了淑妃兩個字。
淑妃捐贈的衣物被很快整理送走,接下來又有無數民眾抱著衣物涌上來,于是齊姓商人也就專心開始幫忙,而這一忙就是接近了兩個時辰,臨近午時,報館的食堂幫工用馬車和木桶運送來好大幾桶飯食,有饅頭、腌菜、米粥、絲瓜雞子湯,雖然并不豐盛,但對于許多幫工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美味。
齊姓商人也終于是松了一口氣,此時渾身早已汗透,他接過幫工遞來的饅頭,和幾個渭河學員的學生以及另外幾個幫忙的文士聚在一起就著米粥咸菜大口大口的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