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兄臺師從哪位名士?以后可以多親近一下!”吃喝之間一個三十余歲的文士笑著問。
“某非文士,乃是商賈!”齊姓商人略有些尷尬和臉紅的說。
一圈人都驚異的停了下來,其中一個點點頭說:“原來是商賈,難得你也有這份心,不過看你也書寫流利,想來也是讀過不少書!”
看見幾個人并未看輕自己,齊姓商人也沒隱瞞,把自己來的目的說了一下,一下把開始拉他幫忙的文士弄的有些臉紅,片刻之后小聲提示說:“我聽聞這廣告就是清河侯提出來的,只要愿意幫忙運送這些衣物去齊東兩郡的商賈,到時候他可以將商賈的名字、地址和經營的物品在報紙上登載出來……”
啪嗒~
文士還沒解釋完,齊姓商人丟下饅頭就往報館里面跑。
方才寥寥幾句話中,他便聽出了其中的玄機。
作為一個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名聲。
有了名聲干什么買賣都是一帆風順,籍籍無名之輩干什么都困難重重。
如若能夠把自己的名字在報紙上登載出來,并且還注明地址和收售的貨物,隨著報紙通傳天下,自己豈不是也會很快名滿天下,那樣以后自己無論做什么生意都會有人蜂擁找上門來。
報館內也是人滿為患,運送紙張和報紙的馬車進進出出。
報館的總務室,陳平和付安等幾個主編拿著饅頭就著咸菜稀飯一邊吃一邊大眼兒瞪小眼兒的嘆氣。
新一期的報紙已經提前散發出去,而且報館和城外的印刷廠還在趕制印刷,每天足可以印刷上萬份,如今臨近中午,售賣出去的報紙已經接近兩萬份了,但竟然一個愿意來幫忙的商賈都沒有。
這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商賈果然就是一群見錢眼開的勢利之徒,活該受歧視!”其中一個咬著饅頭說狠狠地說。
“就是,商人皆是見利忘義之輩,古人誠不欺我也!”另一個也用勺子使勁兒攪著稀飯嘀咕。
一個掛著后勤管事銘牌的中年人匆匆走進來,把一本賬冊遞給陳平說:“陳秘書,上午的捐贈統計已經出來了,共計獲得捐贈衣物共計二萬七千余件,倉庫已經快堆放不下了,需要盡快找車船開始往災區運送!”
“啥?這么多?”陳平手一抖賬冊差點兒掉到稀飯里面。
旁邊的付安和計通等幾個主編也都臉色呆滯,誰都沒想到咸陽民眾捐贈會如此踴躍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