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這樣認為,但眼下陛下還是不如唐王,臣只是就事論事,無有冒犯陛下之意!”陳旭淡淡的拱手說。
“朕希望愛卿能做朕的魏征!”秦始皇站起來。
“陛下所請,臣所愿耳!”陳旭站起來恭恭敬敬的再次拱手。
“好好,有了愛卿這面鏡子,朕以后也必然會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收四夷之地,威服天下萬邦來朝!”秦始皇上前拉著陳旭的手連連搖擺。
前幾日他聽聞扶蘇帶子嬰去陳旭在城外的別院上課學習,于是秦始皇抽空去扶蘇寢宮看望一下,其中大部分主要還是因為好奇,因為他想知道陳旭能教一個六歲的孩童什么治國之策。
結果等他到了子嬰的書房,看見子嬰寫在紙上的那句業精于勤荒于嬉的話,頓時讓他感到陳旭果然不一般,因為這句話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有非常深刻的道理,于是他便詢問了子嬰幾句,子嬰就把陳旭上課的內容回憶著說了一遍。
一個新奇的國家,一個如此霸道的臣子和一個如此有雅量的帝王,這些元素全部都勾起了皇帝的興趣。
于是才有今日君臣之間的這番奏對。
每一個有成就的帝王一定是爭強好勝的,如若連這份心思都沒有,那一定不可能成就輝煌大業。
始皇帝面對一個可能比他更加強大的帝王,雖然這個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但杜撰的也不行,他能做得到的朕一定也能做到。
而陳旭教子嬰這堂課的內容,自然也是深思熟慮,他要輔佐秦始皇,必然要激起秦始皇的雄心壯志,雄心壯志秦始皇肯定是不缺的,但秦始皇武功有余文治不足,而且太重法術而輕視民生,加上六國王孫貴族還蠢蠢欲動,外患雖然不如唐朝,但內憂卻比唐朝厲害多了,畢竟李世民登基之前大隋已經幫他一統華夏,李世民做的僅僅只是推翻了隋朝的統治而已,面對的內憂可比秦始皇小的太多了。
因此陳旭需要讓皇帝知道光是統一六國還不行,要做千古一帝,除開武功之外文治也要跟得上。
而講課的內容,陳旭相信秦始皇如論再忙都會去了解一下,然后必然會對唐王感興趣。
而興趣是產生動力的最大源泉。
陳旭相信只要秦始皇了解了這段似是而非的歷史,他絕對不甘于比唐王做的差。
接下來又閑聊一會兒之后陳旭就告辭離開紫宸殿,跟著幾個宮人去華玉宮看望一下好久沒來探望的五公主贏詩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