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少年幾乎都是在雉縣招募,大多數都是附近封邑上的孤兒。
這還只是遴選出來的一部分合乎要求的,數量便已經如此之多,可以想象兩次秦楚大戰死去了多少成年壯丁。
這些少年要么如同陳旭牛大石一般,和家里的母親相依為命,要么徹底就是孤兒,在附近流浪跟著大戶和一些工匠當幫工,只為求一口飯食活命。
眼前這五百少年,九年之后就是二十歲左右正值勇猛的青年。
陳旭不需要他們有堅強的體魄和過人的智慧,更不需要他們像禁軍一樣有以一敵十的武力值,他需要的就是令行禁止絕對的服從命令。
火槍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因此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并不是太高,但既然要訓練,陳旭感覺還是可以訓練的嚴格一些,至少要比普通的軍卒強才行。
大秦眼下的普通軍卒其實就是普通農民,并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部署在邊關一邊屯戍開荒種地,一邊進行一些簡單的劈刺訓練和對于軍令的熟悉,一旦上了戰場,只需要聽懂進攻和撤退的號令就行。
攻則奮力忘死的沖殺,殺死敵人就有軍功。
退則有序不能慌亂,否則就會軍法處置。
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這個時代,除開馬卒、車卒和弓卒之外,主要作戰的步卒都是不怎么訓練的,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訓練方法,一旦上了戰場,勝負全靠主將,生死全靠運氣。
刺激秦軍勇武無敵的是軍功帶來的獎賞。
有軍功便能分田分地,如果能夠授爵便可以得到每年固定的俸祿甚至車馬奴仆。
只要夠勇敢不怕死加上運氣足夠好,哪怕你是乞丐,也能一步一步爬上大將軍的位置。
以軍功為榮耀,催生了如同虎狼一般的秦軍,這就是大秦崛起的關鍵。
而虞無涯負責招募的這群少年,陳旭叮囑的就是嚴苛訓練紀律,吃喝拉撒坐臥行走都需要嚴格遵守制度和紀律,對于不聽命令調皮搗蛋的全部清除出去。
雖然不要求疊豆腐塊這種變態的內務整理,但平日的生活訓練必須令行禁止。
本來按照陳旭的打算,這支隊伍由虞無涯負責訓練,因為他眼下最為放心的就只有虞無涯,經過半年的基本命令訓練,然后再進行一些簡單的武術訓練和越野拉練之后就可以開始訓練火槍操作,一旦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少年便可以先安排在清河鎮充當治安隊伍,同時也可以調一些在自己身邊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一旦如果秦大大真的無法續命,大秦有動蕩之虞,這支隊伍立刻就會變成一支超越這個時代足足兩千年的火槍兵,采用英法聯軍當初那種三段式火槍攻擊模式,配置幾門小火炮,只要彈藥不出問題,這五百人足足可以抵擋上萬人的進攻。
不過水輕柔的離開徹底打亂了陳旭的安排。
眼下虞無涯離開不知道何時才能回轉,這支隊伍眼下沒有了訓練的教官和主將。
陪著陳旭來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游繳劉坡,一個是牛大石。
“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