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怎么這棵果樹這么小要被鋸成樹樁?”贏詩嫚蹲在一株嫁接過的小樹前面非常不解的問。
“公主,這是侯爺教我們的嫁接之術,這些小樹是野生的果樹苗,雖然品種一樣但結出來的果實不僅小而且都苦澀難吃,我們把從果實美味的大樹取下一截樹枝接在這小樹之上,一旦成活長大,結出來的果實便和大樹的一般無二……”一個胸口掛著農學院銘牌的教習趕緊解釋。
“看見沒有,這就是嫁接上去的樹枝!”陳旭蹲下來指著樹樁上一根長不過三寸的小樹芽說。
“嫁接之術,好奇怪的方法,夫君真是異想天開,詩嫚很期待它們長大之后的樣子呢!”贏詩嫚滿臉驚奇的說。
陳旭仔細觀看了這一株嫁接過的小樹,發現被泥土和麻布纏裹在上面的嫩枝上面已經綻出了幾片嫩黃的綠葉,應該是已經成活了,也就是說自己在農學院并不細致的一些關于嫁接的理論,在農學院的這群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中已經見到了確實的成效。
嫁接技術并不復雜,農村里面上了年紀的人基本上都會,嫁接果樹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門基本技能,陳旭小時候親眼見到家里的長輩嫁接桃樹和橘子樹,只是自己沒有動手驗證過而已。
后世農村隨著年輕人越來越少,懂得嫁接的人也越來越少,但相應的是農學院和專業的果樹林木公司應用的更加廣泛,而且隨著雜交技術的不斷推廣,嫁接在農業領域應用的越來越多,除開果樹以外,蔬菜雜交嫁接的更加廣泛,黃瓜嫁接到南瓜上,辣椒嫁接到西紅柿上,只要是同科植物之間許多都能嫁接,只是成活率有差異而已,而且嫁接成活之后,會大大改變嫁接作物的產量,而且還可以改良外觀和口味。
眼下的大秦農業并不發達,關于嫁接的理論還沒出現,有可能出現了但并沒有引起人的重視或者并沒有人專門將其整理出來。
中國農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其實是在漢朝。
而如果秦朝不是太短命的話,其實這個變化可以提前無數年,因為秦朝剛剛統一整個中國,雖然重視農業的發展,但畢竟國內人心混亂還沒完全安定下來,朝廷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跟隨秦始皇的步伐,不斷的修路打仗,對于如何治理這么大一個統一的國家從秦始皇到滿朝文武都幾乎還是瞎的,還在摸索階段。
大秦倒塌,六國貴族都被項羽屠殺干凈,百分之六七十的成年男人全部戰死,國內造反的火種徹底都被碾壓成灰,國家經不起戰爭的動蕩,于是漢朝總結了秦朝倒塌的經驗,開始廢除許多苛法休養生息,穩定的國內環境下農業生產才得到極大的發展,各種新式農具和新式的耕種方法開始出現,果樹嫁接栽培,家禽養殖,造紙術等事關民眾生產生活的東西很快就出現了。
眼前這株嫁接的小樹并不是移栽過來的,而是本來就是果園中的樹苗。
一般來說,移栽當年的小樹自身成活都不敢保證,嫁接之后估計更難成活,因此方才在果園走了許久,也只看到這一棵嫁接過的果苗而已。
“果園如今嫁接了多少棵果苗?”陳旭站起來問。
“回侯爺,這片山坡嫁接了三十余株,在其他一些農戶家里我們還嫁接了上百株!”教習回答。
“成活率如何?”
“成活率不是太高,大致只有三成左右!”教習紅著臉說。
“三成,也算不錯了,畢竟是第一年試驗,眼下已經是二月,雖然已經快過了嫁接的時間,你們還是可以在一些大樹上選擇一些枝丫進行嫁接試驗,多多練習嫁接技術,還有一些瓜藤也可以試驗,不要怕失敗,只有不斷的失敗才能得到更多的經驗!”
“是,侯爺!”教習和一群農學院的學生都一起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