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分化遣散六國百萬降卒,朝堂之上文武百官也曾經鬧麻了,皆都認為遣散不安全,還不如坑殺以絕后患,當然最后皇帝還是采納了陳旭的計策,分成幾部分遣散,如今一年多過去,百萬降卒早已煙消云散,大秦不僅沒發生絲毫混亂,反而是更加安穩,從全國各地傳來的奏章和玄武衛探查的消息來看,遣散的百萬降卒老實的不得了,大部分人甚至對皇帝和清河侯感恩戴德。
因此在經過近一年的關注和監視之后,皇帝現在已經不太關心當初讓他提心吊膽遣散的降卒了。
這些降卒,大部分都只是普通百姓。
他們也只是想混口飯食,許多都是被迫征召到軍隊之中打仗的,能過安寧日子,沒有人愿意提著腦袋造反。
而眼下西北三十萬大軍也是一樣,許多人都是被強行征召入伍的。
雖說大秦以軍功為榮耀,但畢竟上戰場是要死人的,而且軍中法令異常嚴苛,懲罰也異常嚴厲,犯下錯誤雖然可以用軍功抵消懲罰,但不打仗也就得不到軍功,因此其中有許多軍卒的身份等同于刑徒在軍中服役,過的非常凄慘。
中原十年戰爭下來,大秦傷亡不下百萬人,要知道十年前整個秦國人口也不到五百萬,十年戰爭,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傷亡,余下皆都是老弱病殘和孤兒寡母,一些鄉鎮除開工匠鄉吏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多少成年男子的身影,除開女人就是孩童。
即便是在戰場上得到軍功,但如果戰死,家里分配的田地也沒用,有田孤兒寡母種不了,有地也蓋不起房子,數年下來便淪落到當初陳姜氏的境地。
因此就像李信所說,既然沒有了戰爭,解甲歸田享受太平才是對于這些將卒最好的獎賞。
蔣步當時提出裁軍奏章之后,皇帝的確瞬間有一種熱血沖昏頭腦的憤怒,認為蔣步是想動搖大秦的根基,毀壞他的江山社稷,但很快他就冷靜下來。
三位剛剛參與了征服匈胡的大將軍提請裁軍,雖然看似不合理,但實際上又很合理,因為他們非常熟悉西北軍營的情況。
去歲春秋兩次征討匈胡和東胡的戰爭,主力作戰部隊都是新式馬卒,余下近三十萬本來作為大秦穩定基石的大軍基本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最多就是在戰爭結束之后去接收戰利品,實際上變相成為了一支輔助和后勤部隊,和民夫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有了新式馬卒這種以一當十的精銳部隊,是否還有必要保留這三十萬普通軍卒?
因此散朝之后,秦始皇回到紫宸殿仔細想了幾個時辰之后,突然一下悟透,裁軍竟然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只要保留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新式馬卒,足夠保證西北的安穩,同時朝廷在錢糧方面的壓力要減輕至少一半。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蔣步提請裁軍建議的前幾天,陳旭給皇帝送了一副世界地圖和一個地球儀。
這個地球儀已經讓皇帝的目光看到數萬里之外去了,兩個已經被打殘的渣渣胡蠻他已經看不上眼了。
天地廣闊,如果坐井觀天一般繼續把目光放在華夏這個小地方,不足以體現他人間帝王的威儀,更不能施展他帝王之道的抱負。
凡日月所照,皆是秦土,江河所至,皆是秦臣。
陳旭當初初入咸陽之時說的這句話,突然就像一個魔咒一般從秦始皇的腦海中翻騰起來,如同熊熊烈火一般將他燃燒的熱血沸騰。
因此皇帝急切召見王侯公卿商討裁軍之事,心情異常迫切。
但所有的王侯公卿都不敢在裁軍之事上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