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最近已經感覺到了這種清晰的苗頭。
他一場大病之后活過來,朝堂的風向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陳旭的聲望更大,他已經知道有一些官員在提請皇帝用陳旭代替他的左相職務執掌中書省,其中不乏重量級的侯爵公卿,甚至還包括少府令趙威。
而對于自己這場差點兒奪命的重病,李斯已經對陳旭產生了深深的忌憚甚至是憎恨,但同時又感覺到一股靈魂寒徹的恐懼。
雖然他眼下還無法知道那種神秘而霸道的藥水的真正來歷,也不知道陳旭是否察覺到了李歸的身份,但這件事畢竟是他自己貪圖歡愉才得到的懲罰和結果,如果在這件事上繼續阻撓,說不定會換來陳旭更加瘋狂的報復。
因為從這段時間看來,陳旭的變化也非常大,特別是制定新的商律,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幾乎都在報館,即便是懷孕的公主都沒有怎么去照顧。
他花費如此大的代價和精力來推動商律改革,已經到了不允許任何人再次破壞的地步,加上有皇帝的支持,商律的改革和推行已經到了再也無法阻擋的地步。
十一月中旬,東方道籌備總署主管楊堃上奏皇帝,新東方道的修建徹底結束完工,兩千余里的水泥道路全部鋪設完畢,剩下就是栽種沿途的樹木和進一步完善服務站和物流市場的建設。
而這也標志著陳旭一手推動的東方道工程提前竣工,并沒有因為李斯提前承認失敗而拖延下去。
其實在東方道還未修建結束,全國郡縣到處都有雪片一般的奏書遞入朝堂,希望皇帝允許將通往各郡縣的道路修建成為水泥路,以加強全國各地的貨物運輸和來往聯系。
雖然皇帝對這些奏書沒有任何表態,但通過一些朝堂議政看來,皇帝也早已按捺不住這種想法,數提出讓三省六部的官員進行策劃和商討,而且還要求組建一個主管全國水泥道路修建的公路署衙來專門處理這件事。
但顯然這件事皇帝也非常謹慎,三省六部的官員同樣如此。
比照東方道的模式修筑連通全國的水泥公路是不可能的,商賈不會接招,因為這個投資已經大到超出了整個大秦的承受能力,每年的全部稅收投入進去也不過是浪花一小朵而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如果提前讓陳旭出面也是不可能的,在新商律還未正式推行之前,陳旭也必然不會接招。
對于陳旭審編的新商律草案,皇帝也沒有貿然就下發諭令推行,而是連續召集王侯公卿和諸多大臣入宮商討,一直拖到十二月中旬,等待工部、少府和監察省組成的聯合驗收小組勘測驗收完東方道全線工程之后才將新商律草案在朝堂之上公布出來。
陳旭終于是長長的松了一口氣。
走一步千難萬難,終于還是走到了最后。
代價巨大,但他卻感覺到了無與倫比的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