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開絲綢的民間買賣,允許富豪商賈穿戴絲綢,廢除嚴格的等級觀念,絲綢的價格必然會水漲船高。
但這個任務卻任重而道遠,起碼也是在數年之后了,像這樣的家庭不知道究竟能夠堅持多久。
還有就是如果不改變這種近乎于原始的桑蠶養殖和紡織方法,一年光靠手工織三五匹絹是絕對無法富裕起來的,一旦農婦病重,這個家庭瞬間就會破產,三個孩童也會淪為孤兒。
看來發明織機的事要提上日程了。
陳旭決定這次回咸陽之后就安排科學院的匠工開始研究紡織機甚至是提花機,甚至是還可以在報紙上登載刺繡的工藝,讓這些普通的蠶農可以學會更多的技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獲得更高的收入。
縱觀后世的中國歷史,唯有宋朝是農商環境最為寬松的,無論是商業、農業、手工業和大規模的工礦業都在宋朝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而宋朝也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為輝煌的時期,文化、經濟、教育等水平達到了華夏發展的頂峰,其得益于宋朝歷代君主主張的輕徭薄賦和重視農商的理念,無論農稅還是商稅都非常低,由此帶來的就是宋朝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因為交易需要大量的錢幣,因此促使銀子開始成為主流貨幣,甚至還誕生了人類最早的紙幣交子,而從宋朝開始,海外貿易也開始蓬勃發展,中國人的視野開始擴展到日本和南洋甚至更遠的印度和羅馬。
宋朝的稅也是歷朝歷代最低的時期,農稅二十稅一,商稅五十稅一,即便是加上其他的苛捐雜稅,也遠遠低于其他朝代,正史記錄不好去討論,畢竟說什么都會有人反駁,但通過歷史就可以看到宋朝民間的富裕程度,水滸傳中買燒餅的武大郎就可以臨街有一套兩層帶小院的大宅,而且特么的還能娶到一個美的讓人掉牙的老婆,藏富于民不是說說而已,包括宋江這種小吏出手都非常闊綽,江湖號稱及時雨,看見誰都可以撒錢救濟,而水滸傳描寫的時代已經是宋朝開始崩潰的時期,但民間依然富得流油,之所以江山搖搖欲墜,還是在于朝廷的腐朽和官吏的**,加上重文抑武導致軍備不夠強大才導致滅國。
而大秦眼下商稅最高達到四比一,農稅亂七八糟加起來幾乎達到甚至超過六成,為了支撐大秦的軍備和建設,民間承受了極其沉重的負擔,國強民貧就是眼下的格局。
眼下大秦已經干掉了威脅最大的匈奴和東胡,基本上外部威脅已經掃除,沒有宋朝那種遼金夏吐蕃等異族環伺的局面,周邊已經非常平穩,需要效仿宋朝執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來修生養息,讓民間富裕起來,國家才會繁榮穩定。
還有一點就是大秦眼下地廣人稀資源充足,人均可分配的資源遠遠大于后世的唐宋元明時期,只要足夠勤勞,人均可耕地面積簡直大到無法想象,短時期之內絕對不會有農田不夠分配的地步,因此也不會因為土地大量集中產生農民和地主階級的尖銳矛盾。
因為土地問題是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最主要的刺激因素。
但這個因素在大秦不可能出現。
沉重的稅負和徭役才是大秦崩潰的主因。
推廣新式耕種,推廣鋼鐵農具,推廣新的商業理念,減輕賦稅刺激民間發展,才是大秦能夠堅持下去和繁榮發展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