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一旦研究成功,眼下遍布全國到處奔跑的馬車制造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在陳旭懸賞之后,副院長張蒼再次當仁不讓的自告奮勇掛帥,召集科學院和實驗工廠一群對齒輪和機械有研究的匠工匠吏展開了公關。
陳旭眼下已經幾乎不再參與科學院各個部門的具體研發。
一是因為他當上左相之后公務繁忙,即便是每天上朝和去中書省巡查都要耗費足足半天時間,若是還有比較重要的事情,有時候幾乎要忙碌整整一天,這樣并沒有太多精力來具體指導。
二就是科學院經過近四年的籌備發展,陳旭該講的數學物理幾何知識基本上也陸陸續續講完了,而且許多匠工匠吏也都開始慢慢進入了這種科學研究的狀態,整個科學院系統的科學氛圍也比較濃厚,許多簡單的物理結構和研究已經不需要陳旭去事無巨細的指導。
而最重要的是科技發展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要培養出足夠多的科研人員,等積累到一個地步自然會開始蓬勃發展,而一臺壓面機的成功,幾乎可以看做是這個工業基礎的開端,以后齒輪會大量應用到各種研發之中。
陳旭眼下已經開始進入科學導師的狀態,根據后世的各種機器提出方案,自然會有大量的人去解決問題。
解決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完成的好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解決這些方案會積累大量的經驗,其中也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創新和發明。
這才是科學實驗的目的。
科學院就是一個現代工業的孵化機構,絕對不能讓其成為一個按部就班只會按照陳旭的圖紙去制造的匠工集團。
大秦需要的是各種有自主研發能力的科研團隊和科學家,而不是車工鉗工和安裝工。
三月底,蹴鞠場建造完工,全部看臺和內部裝修結束,雖然在陳旭看來異常簡陋,看臺沒有封閉,也沒有專門的座位,都是水泥臺階,而且球場鋪設的草皮也都是普通河灘上的野草皮,但無論坐在哪個位置都能清晰的俯視整個場地,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踮著腳也只能聽個響的場面了。
雖然配套的商業大廈還在繼續修建當中,但蒙云等一群紈绔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求提前進行一場萬眾矚目的蹴鞠比賽,陳旭在劉邦和張蒼等科學院的匠工匠吏陪同下視察和驗收了整個蹴鞠場后,也覺得可以進行一場試驗性質的壓力測試,以此檢驗球場的承載能力,主要是保證球場觀眾檢票進場和退場的秩序,還有就是檢驗各種消防和安全措施。
經過幾天的安排之后,四月初夏,一場蹴鞠比賽的廣告在咸陽都市報和蹴鞠報上出現。
這不是一場正規的比賽,博彩公司并沒有開出彩票,但觀看的觀眾需要購買球票,不分區域和位置,統一五錢一張,在留香園、清河園、書刊報亭等各處都能購買,人數限制三萬人,這個廣告出來之后頓時全城轟動。
這個由科學院監造,動用萬余工匠和民工奴隸歷經整整兩年多修建的奇跡般的建筑終于要在百萬咸陽民眾的眼前揭開內部神秘的面紗。
因為自始至終,這個蹴鞠場內部從來都未曝光過,但經過參與修建的工匠民夫的反復宣傳,這個占地數百畝,最高處達到近二十丈高的規模宏大的奇特建筑,一直就是所有人津津樂道的事物,如今終于完工了,如同鶴立雞群一般矗立在渭河南岸,就像神跡一般在萬眾矚目之中拔地而起,站在近處,那矗立在藍天白云下的橢圓形的外觀充滿了神秘氣息,讓人想迫不及待的進去感受一下那山呼海嘯的熱烈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