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三天織五匹布,這個織布速度相對于大秦眼下的織布速度,可以說快了十倍不止。
(注一下:秦漢時期一匹布的長寬老客沒有查到具體的數據,但睡虎地秦簡中記載有,一匹布長八尺闊二尺五寸,因此秦朝一匹布大概寬45厘米,長185厘米,而漢朝后期的一匹布據說是四丈,差不多十米的樣子,如果孔雀東南飛中是如實描述的話那就太可怕了,手工織布機三天織五十米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后世也有許多地方依然存留有傳統手工藝織布的家庭,沒有飛梭這種提速神器,一天的速度大概也就是一兩米的樣子,因此這里就有兩個可能,一是秦漢時期一匹布就是八尺,二是文學作品夸大其詞。)
這首詩的意思當然不是說女人織布快,只是在控訴封建禮教的的殘酷無情以及對女人的壓迫等,但這種家庭模式的紡織速度即便再快,也最多就是這個樣子了,而且這種方式一直持續兩千余年直至封建帝國徹底崩潰也沒有絲毫的改變。
也就是說現代化的工業模式在中國幾千年根本就沒有任何太大的發展,宋朝最繁榮的時候的蘇杭一帶絲綢廠數千家,織機數萬架,但仍舊沒有發展成為大工業模式,里面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階級問題,商賈地位太低,無法形成一股新型的政治力量推動工業革命。
視察了織布機和紡織機之后,陳旭很興奮,鼓勵表揚了一番所有的匠工匠吏之后,驅車直奔科學院而去,除開安排對所有參與研發人員的獎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關于織布機和紡織機的商業推廣。
如今工業歸工部管理,除開農田水利和道路交通建設之外,工部還并入了以前的將作少府的功能,還要管理天下匠工和手工作坊,但民間桑蠶織布卻歸少府和戶部管理,這織布機的推廣還需要和工部戶部少府商量,而且所有的都讓商賈去競爭籌措固然會讓朝廷省卻許多投入和麻煩,但官辦一些工廠也是必須的,國營工廠會更加便于操作和管理,為民間提供一些工業樣本,畢竟眼下的大秦商業雖然日益興盛,但大工業必然才剛剛萌芽,根本就沒有籌辦的經驗。
何況織布機和紡織機剛剛研發成功,還有巨大的改進空間,科學院需要有一些實驗性的工廠去不斷檢驗和改進,而且眼下所有的織布機和紡織機都是靠人工驅動完成,但實際上有了水車磨坊的經驗,紡紗織布這些都可以用水力驅動,如果蒸汽動力研發出來,那樣大規模的工業發展就指日可待了。
陳旭回到科學院一番安排之后,許多人聽聞紡織機和織布機研發成功之后都成群結隊的跑去城外的木器工坊觀看。
當天下午,陳旭專門讓人去把工部令宰纮和負責民間桑蠶織造的戶部農桑署丞馮敬一起找來,親自帶領他們去城外觀看了織布機和紡織機的工作過程,而看著如此高效快捷的紡紗織布的機器,宰纮和馮敬頓時都激動的一個哆嗦接一個哆嗦的打擺子。
作為主管工業的兩個高官,自然知道這些機器的應用前景,一個織娘一天兩三匹布的產量是眼下少府織衣署的二三十倍,如果這些機器能夠大規模推廣和應用的話,不出數年大秦的布匹和絲綢產量絕對會翻數倍不止。
馮敬看完織布機和紡紗機之后神情激動的回家向自己的老爹報告這個好消息,惹的馮去疾也按捺不住坐車專門跑去城外觀看,而宰纮在工部宣布這個消息之后,整個工部為之沸騰,大大小小的官員下午差也不上了,成群結隊的坐車騎馬跑去觀看,看完之后自然驚嘆不已,然后回城之后就大肆宣傳,到了傍晚的時候,整個咸陽都轟動了,王侯公卿文武官員商賈平民文士記者數萬人把城南外的木器工坊圍的水泄不通,進進出出擁擠著觀看這架神奇的織布機,而兩個織娘也沒辦法休息,輪換著給參觀的大人物演示織布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