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端著酒杯仰頭一飲而盡,然后重重將酒杯頓在酒桌上,眼神冰寒的看著方才那個說話的儒生,“人在做天在看,誅滅項氏,陛下不過是替天行道而已,道之存,存于人心,存于大義,但并非存在六國遺老遺少的復國夢想之中,大道長存,煌煌天威,妄圖復辟者必將如同項氏一般死無葬身之地……”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諸位皆都飽讀圣賢之書,乃是賢達之人,本侯不求諸位憂國憂民,但還是希望諸位不要做亂臣賊子,本侯只要在一日,就不會允許有**亂大秦……本侯今日之言,希望諸位代為廣泛傳揚,最好令天下皆知本侯之決心……”
陳旭坐了下來。
整棟酒樓安靜的沒有任何聲音。
而守候在五湖園外的大量民眾,此時也都被酒樓上極度的安靜弄的滿頭霧水。
方才還是觥籌交錯歡聲笑語,因何突然之間便寧靜如此?
酒樓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侯爺憂國憂民之心世人皆知,我等雖為商賈,但并非不明事理之輩,也都為侯爺的仁德之心感動,就像侯爺所說,華夏一統乃是大勢所趨,天道煌煌不可阻擋,我等自然不會去做螳臂當車之事,更不會去做禍亂華夏的亂臣賊子,如若侯爺不信,我等今日可在此盟誓,永不參與謀亂之舉!”
許久的靜默之后,一個須發灰白的老者站出來拱手打破了極度壓抑的氣氛。
“安陽公說的不錯,項氏自取死路,我等從未與其有過牽扯,也從未資助其造反,當初項氏在時,在吳中橫行霸道,雖豪勇但無仁德,吳中商賈豪紳皆都無法抵抗才聽其號令,后侯爺喬裝前來打探,曲海因為識得侯爺,這才敢在當初的賠罪酒宴上與項氏為敵,當初我等皆都心存感激,就是希望侯爺能幫我們鏟除這吳中一霸,還我江東一片郎朗乾坤,我等雖為商賈地位地下,但卻因為侯爺改革朝綱而獲益匪淺,鴉雀尚知反哺,我等為人豈能不知報恩哉,況若非侯爺提前知曉項氏造反之舉,讓江郡守做好準備,才讓項氏未能占據吳中,也才能讓我等能僥幸逃過災禍,保全性命家財,吳中能有今日之繁華盛況,皆都是侯爺一力所為!”曲海站起來恭恭敬敬的對著陳旭深深一揖到地。
“項氏覆滅,吳中百姓莫不歡欣鼓舞,侯爺與我江東父老恩重如山有若再生父母,侯爺今日再次蒞臨吳中,是我吳中百姓之殊榮,六國已亡,大秦乃是天下共主,我等皆是大秦子民,自當遵大秦律令,為大秦之繁榮盡心盡力,因此還請侯爺給予我等一些時日,讓侯爺看看我吳中百姓并非皆是亂臣賊子,項氏,決然也不能代替我江東百萬父老!”另有一相貌清瘦的半百老者也站起來給陳旭鞠躬。
“還請侯爺勿要生氣,請與我江東父老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房間內外上百商賈豪紳名士官吏皆都一起恭恭敬敬的齊聲行禮。
“諸位能如此想,本侯非常欣慰!”陳旭也慢慢站起來,眼神掃過房間內外,一眾各種裝束年齡的老老少少皆都臉色凝重而忐忑,“當世顯學,當屬儒法,法乃我大秦強國之術,不可動搖,然儒學傳播最廣,負有開啟民智之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四術者,本侯認為才是儒學之精髓,不修己身何談治國,家宅不寧何談天下,本侯希望諸位多讀圣賢之書,能夠腳踏實地在這大爭之世為國為民做一番事業,今日本侯有感而發,的確破壞了這般熱鬧的氣氛……”
“來,諸位舉杯,請牢記我等是華夏子民,炎黃后裔,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皆都同根同源,未來千年萬年,我們皆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兄弟鬩墻而外御其侮,我們的目標絕不僅僅是華夏之地,而應當是星辰大海,讓我們在這革新的大潮之中迎風破浪,把商船行遍天下,把圣賢詩書傳播到四海八荒,讓那些西方蠻子今后皆都習我中華之書,說我中華之言,書我中華之文,尊我中華之禮、守我中華之法、車同軌、書同文、度同制,為大秦賀,為天下大同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