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臉色平靜的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一下嘴巴慢慢開口:“萬事有因有果,本侯五年前化名來吳中,諸位莫非以為本侯就是前來游玩?”
房間內外瞬間安靜下來。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子哀嘆楚地民生困苦,卻無解之法,只能嘆息掩面。當初,正是七國爭雄之時,而民生之難,就在七國反復不斷的彼此爭斗之中,同為華夏血脈,同為炎黃子孫,但數百年征戰苦的只有黎民百姓而已,刀兵之禍年年不絕,兵災如虎苛稅如蛇,君王一怒伏尸百萬,戰事一起,數百萬黎民瞬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華夏唯有一統,才能改變這種狀況,齊楚韓燕趙魏君王皆都無志于此,唯有始皇帝能夠看到,天下大勢浩浩蕩蕩,有若百川歸海不可阻擋,如今之華夏蓬勃興盛亙古未有,誰能說不如七國分治之時……”
陳旭的眼神慢慢從所有人臉上掠過。
“天下由亂而治,這是黎民共同的心愿,摒棄門戶之見,誰都不想過那種整日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貧寒生活,我等學的是先賢哲理,行的是商周禮儀,當以天下為重。項氏不知天時地利人和,意圖謀復楚國,其實早有反心,本侯推算項氏遲早要反,于是特來一探,本想借天機點化一二,不曾想其在吳中竟然已經囂張跋扈到目中無人的地步,不僅不聽郡守郡尉之號令,更是放縱族人橫行吳中欺壓良善,那項籍不過十五六一位少年,竟然就能混成吳中人人皆怕的地步,小霸王……呵呵,項氏只不過是有眼無珠之輩罷了……”
“本侯來吳中當日,小霸王便調戲本侯未婚妻,本侯聽聞項氏在楚地頗受百姓士族敬重,然品格如此低賤之輩竟然還能如此受人追捧,豈非說明楚地人皆都不辨好歹是非不分……”
“平民也都罷了,皆是目不識丁之輩,但讓本侯心痛的是其中無數飽讀詩書的豪紳名士甚至官吏皆都與項氏來往密切,甚至還暗中助其謀反,項氏起兵造反,禍亂江東江西十數縣,搶奪財貨糧食無數,數十萬家庭家破人亡,十余萬人死傷,給會稽九江江西諸郡造成的損失和痛苦數十年無法彌復,本侯請問諸位,吳中到底是眼下之欣欣向榮的繁華盛況好呢,還是生靈涂炭血流成河好,本侯不知道有哪位學派的圣賢說過要自相殘殺彼此對立才是門徒該做的事情,孔子講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始皇帝滅六國,行的是天道,承的是大義,而且從未妄殺一位前六國的貴族王孫,項氏乃是楚國顯赫貴族,但滅楚之后始皇帝可曾動其一絲一毫,若非始皇帝有包藏天下之雄心壯志,換作其他君王,恐怕六國滅國之時,就是六國王孫貴族血流成河之日……”
“項氏不知好歹,不知圖報,隱匿吳中暗中籌備兵刃招募匪徒意圖謀反,本侯自得天書,便已知項氏包藏禍心,因此借陪同始皇帝巡游東南之際提前來一探,果不其然,本侯到達的當天便于項氏發生了沖突,而且小霸王借賠禮道歉之機還想斗酒逼我下跪……”
陳旭說話雖然云淡風輕,但說到這這里整個包間內外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哆嗦,瞬間有一種寒氣入體汗毛倒豎的感覺。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項氏自己做的孽,妄圖抗衡天道造反復國,此乃取死之道也,本侯既知其禍,但也還是希望給他們一條生路改過自新,呵呵,卻想不到項氏竟然喪心病狂,暗中勾結關中季氏兄弟在函谷關伏擊本侯,人性已失,但天道永存,本侯得仙尊庇佑,其能如此好殺,只可惜了江氏楚月,因為本侯殞命毒箭之下……”
“本侯想問問諸位,若是項氏造反成功攻占吳中,然后復國建立大楚,如今諸位還有幾位能夠這樣坐在這里臨風把盞飲酒暢談,還有幾人能夠每日讀詩書賞歌舞安閑度日,吳中可有今日這般寧靜繁華……”
“不知天時,不識地利,不通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本侯試問,項氏能得楚地民心,但能得天下民心乎,其非王侯,有何德何能能竊國而居,囂張跋扈橫行驕奢,除開榮華富貴之外,心中可有一絲家國大義?就算復國成功,也不過沐猴而冠之輩,而你江東江西之地,盡皆籠罩在血火兵災之中,始皇帝豈能目視東南混亂不休……”
“五年前陛下巡游會稽,遇狂風暴雨,數萬災民顆粒無收,陛下諭令減免會稽數縣稅糧,還下發農具糧食賑濟災民,而項氏造反,席卷會稽江西十余縣,所到之處十室九空,強征民夫為兵,強奪糧食牲畜以為軍糧,孰仁孰惡一目了然……”
“讓本侯心痛的是,如此大好江山,如此大爭之世,如此繁華之盛景,竟然還有人憐憫項氏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