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雖然這些年和平安寧,農業發展迅速,但糧食安全對于偌大的國家來說肯定一直存在.
三千余萬人要吃飽,百萬軍卒要發糧餉,還有龐大的貴族要占據大量的食邑,整個大秦每年需要兩億石以上的糧食產量才能維持運轉。
而大秦如今人口增長迅速,按照朝廷推測十年之后人口會突破五千萬,到時候更是需要接近四億石的糧食才不至于鬧饑荒。
而要養活這么多人,糧食絕對會成為大秦一個沉重的包袱。
雖然清河侯已經提前預測了這種人口爆炸增長的到來,也非常清醒的認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推行的律法改革對于開荒種地減免糧稅,對于糧稅也一減再減,但未來大秦肯定還是會糧食緊張,而且會一直緊張下去。
因為未來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大秦的人口還會達到兩億、三億、甚至五六七八億……
吃飽喝足造娃,幾乎是普通百姓最常見的生活方式。
因此即便是這些年大秦的經濟蒸蒸日上,但糧食價格從未降低過,甚至還一直都在緩慢上漲,大量的工程項目招募的大量人工消耗了大量的糧食。
而南方的稻米產量低,價格更是居高不下。
海南有這么多氣候炎熱水源充沛的蠻荒區域,若是開發出來種地,一年三熟,按照這個產量即便是大魏只種地賣糧也絕對會變成一個極度富裕的國家。
在蓋聶寸步不離的貼身保護下,在一群魏國大臣的簇擁下,公孫北雁騎馬巡視大魏第一個收獲季節。
可惜這里不是澳洲。
雖然已經在這里站穩腳跟,但公孫北雁其實心底一直惴惴不安。
雖然陳旭沒有強迫她一定要去找到澳洲,但她如今已經知道,這個地方未來必然會是一片熱土,因為東南西北她們的船隊都探查過了,只有這條狹窄的海峽可以通往西方,占據此處,將來大秦的艦隊和來往的商船必然會常年從這里來回經過,大秦必然不會允許一個不受控制的勢力在這里建國,占據這個交通咽喉。
如果要擺脫這種局面,只有兩條路可選。
一是放棄建國的打算,然后利用先到的優勢占據這片地方,與來往的商船做生意,同時還可以招募大量人手開墾種植稻米,販運到大秦必然會是一個長久不衰的生意,即便是不能當魏王妃,至少能當一個富可敵國的巨賈。
二就是放棄這個東西方航道上的咽喉要沖,轉而去更遠的南方或者西方謀求建國的地方,徹底擺脫大秦的勢力范圍,只要找到的地方足夠遠,大秦手臂不夠長必然也只能聽之任之。
但這兩個選擇對于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勢力,公孫北雁都是矛盾和焦慮的。
如今的她再不是十年前去清河鎮時候那個十七歲的青春少女,而已經是一個二十七歲的成年女人。
十多年的奔忙,換來如今家沒有家,國不是國的境地。
人生最好的青春年華,都拋灑在了逃亡和奔忙的路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