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聽見宋錦此話,眼中閃過一絲詫異,瞬間又恢復了尋常神情,說道:“既是如此,老夫與你指條路,你從此處往北走,臨近海處有一小海,此時順著海邊往西走上二三里,便能看見一個茶攤渡口,那里便有唯一與長島擺渡的船,不過船家渡不渡你,要看你的本事了。”
宋錦聽后頓覺興致頗高,如此一路辛苦,終于可有瀛洲消息了,船家如何不渡?當時便躬身告辭。老者立馬叫住了宋錦,正當宋錦疑惑時,老者說道:“后生,娃娃還哭著呢,順著這條街,拐過兩個街角,有一個善館,專門收留孤兒棄嬰,那里有奶娘,吃飽了再去罷。”說完便轉身離去了。
宋錦來到善館,外屋男女正陪著半大孩童在游戲,一個女子將沈絡抱至里屋喂奶,宋錦不能進去,只能在外屋坐下等著。
一問才知,如今大明連年戰亂,橫死者留下孤兒,破產者只得棄嬰,當地官員只得用公款籌建了此處善館,發動百姓募捐,收養娃娃,在周邊四處找收養人家,無人收養者官家送入公塾讀書,長大或從商,或入官,或參軍。
宋錦聽后點點頭,未曾想這官場雖有黑,今日竟見了白,想必這人心也有好的。但轉念一想,沈復夫妻二人如今不知怎樣了,若遼東有異變,這沈絡不是也成了孤兒?想到此處,宋錦不禁長嘆一聲。
片刻后,一個女子進了里屋,將沈絡抱將出來,對宋錦說道:“大人,一個人帶娃娃的確困難,若是娃娃餓了,還帶到這里便是。”
宋錦知她將自己誤認為是沈絡父親,也不分辯,行禮道謝將沈絡接過,出門買了個炊餅往那渡口去了。
自善館出來走了五六里,終于見到了那間茶攤,或稱那個渡口,說是茶攤,就是幾張破桌子椅子,一塊破布做頂,寒酸到讓人心疼,說是渡口,也就一葉扁舟,孤零零栓在柱子上,船小到讓人一不小心就當作毛豆嗑了。
宋錦心中發虛,暗想這老人不是把自己給耍了吧?又轉念一想,若是要耍人,善館之事就不必給他說了。
想到此處,宋錦才慌慌走到茶攤旁,只見一彪漢靠著一棵大樹正打瞌睡,時而鼾聲震天,時而無聲無息,若不是胸口正在起伏,沒聲響的時候還以為這漢子打鼾將自己憋死了。
宋錦上前想要叫醒大漢,卻見大漢嘴角有一絲亮晶晶的東西垂著,著分明是涎水,一直垂到衣服上,打濕了一襟,宋錦一身惡寒,汗毛直立,他在軍營如此之久,也未見到這樣毫無邊幅的人。
正當宋錦還在震驚之時,那大漢睜開了眼睛,見前方有人,便懶洋洋道:“這位客官是來此喝茶?正好小攤熬了兩個時辰的茶剛剛放涼了,解熱又醒神,我給客官端一杯啊。”說完兩手將嘴一抹,抹了一手的口水,便一手茶碗一手茶壺給宋錦倒水去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