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局,恐怕是誰也沒有料到的,連漢八旗的眾人都沒有料到,平日里被滿人看不起,被蒙古人看不起,雖說滿蒙漢都有八旗,可漢人軍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今日卻在對陣時贏了不可一世的滿人,在場的漢人軍隊竟發出了天崩地坼般的歡呼聲。
在場所有清將皆是面色難看,就連底下的滿人軍士亦是如此,沈絡對面軍令臺上的雅巴亥更是面如死灰,他不明白,一向引以為傲的滿洲八旗軍怎會這樣就敗了,而且敗得是如此的突然。
他不明白為何三百人的騎兵竟被一百人騎兵死死吸住,他不明白為何騎兵能破了刀盾的陣型,他更不明白明明沈絡是四處分兵,為何能抵擋住他處處合兵的全力一擊。
赫舍里看著演武場中的眾人,面色陰沉著,雅巴亥這個戰法從太祖皇帝與明朝軍隊征戰伊始便一直沿用,雖說中途有了些許改動,可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在他的認知里,這個結局是不可能出現的。
待到沈絡與雅巴亥重返觀演臺,赫舍里向沈絡問道:“絡兒,雅巴亥的戰法我們沿用多年,雖不敢說攻無不克,卻也是常勝之法,你是如何將他的部隊盡數擊破的?”
沈絡說道:“若是全盛時期的大明,這個戰法是決計無法討得好處,雖說刀牌手將注重進攻而疏于防范的弓箭手和長槍兵護住,可也將這兩種兵的戰力禁錮在盾牌之后,同時也將兩隊刀牌手的戰力浪費了。”
看著周圍清將驚愕的眼神,沈絡繼續道:“這種陣型應對大明軍隊,最大的克星只怕就是火器,所以才將那一隊騎兵部署在一側,用意應該就是希望在戰事一開始便最大限度殺傷明軍火銃手,面對如龜甲一般的陣型,明軍火銃手只得放棄對騎兵的掩射,轉由騎兵克星長槍兵對陣,弓騎就是要拉開交戰距離,避免騎兵一頭撞上槍陣造成更大的損失。”
“只是大家都忘了,連大明也忘了,自關西八衛被吐魯番、葉爾羌、察合臺及瓦剌瓜分后,大明的戰馬供應銳減,也不得不縮減騎兵數量,而我今日的戰法,就是依托騎兵展開的。”
“騎兵相交,槍騎總比弓騎更加占便宜,只要不是齊射,散開后的騎兵陣型能最大程度減少被箭矢射中的可能性,所以我才在雅巴亥將軍對我方步兵展開環射后派出騎兵迎擊,錐形陣是對付縱深薄弱的軍陣最好的方法,待沖入陣中,再展開游擊,保持一個對方不能拿出弓箭,卻又無法全面交兵的距離,這樣雅巴亥將軍的騎兵就被牢牢貼住,進不能殺敵,退則有損兵之虞。”
“既然已經牽制住對面騎兵,我方騎兵則可游刃有余,弓箭對付盾陣只能射停卻不能射殺,與其被動拖延時間將箭矢射光失去戰力,不如將騎兵全換成騎槍,對盾陣進行投擲,騎槍的重量則可以將盾陣砸出一個缺口,這個缺口對于沒有長槍的弓盾陣營來說,就是騎兵進攻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關鍵,這樣,弓盾之陣也就可以破了。”
槍盾之陣有我方弓箭手射停,要想減少傷亡只能收縮防御,如此一來速度還不如一個人正常行走,最后雅巴亥將軍見我方步兵全部去對付他的殘余騎兵,則拼命想要用槍盾混編隊快速擊破我方弓箭手,可是他慌忙之中卻忘了,他的步兵能向前沖鋒,我的弓箭手也能快速向后撤退,只是我的弓箭手身后干干凈凈,他的步兵身后卻是我的一百騎兵,人的速度再怎么快,也比不過馬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