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另一端細長的鐵管塞進床上那人的嘴里,隨著醫生金屬與肉摩擦的聲音,那段鐵管盡數插進了嘴里,只留下喇叭狀的漏斗還在外頭。
做完這些,那醫生向眾女子說道:“姑娘們,可以了。”這話說罷,那群女子又轉過身來,將食盒里的肉粥取出,用勺子將粥舀起,細細吹涼之后從漏斗處喂給那病人吃。
是的,病床上那人正是前些日子投河的沈絡,時值寒冬臘月,凌河上雖未完全凍上,但河道浮冰眾多,其中不乏尖銳之處,沈絡本就傷痕累累的身體上又再添新傷,幸得凌河南驛處河道驟然變窄,一塊浮冰生生將沈絡擠上了淺談,后又被驛卒發現帶上岸來。
只是沈絡的傷勢嚴重,又被冰冷的河水泡了半日,發現沈絡之時他已經全身發白,眼睛、嘴唇等處烏紫,血液流出后直接在傷口處凝固,這才沒有失血過多而死,但長時間的低溫也讓他生命垂危,也不知這是幸運還是不幸。
驛卒們也是一群糙漢子,將沈絡撈出之后竟也不知如何處置,竟讓這濕漉漉的衣服繼續裹挾在沈絡身體上,就將他抬回了驛館之中。
驛卒見沈絡身穿華貴旗裝,身上各處配飾皆不是常見貨色,認定沈絡必是一個大人物,便立即往凌河主驛去,將這消息上報。
恰逢錦州總兵吳襄帶著兒子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在凌河驛巡防,這才立即獲知此消息,當即領著一眾人去看望,其中不乏有三兩個軍醫官,見沈絡這般模樣,立即將沈絡抬至離火源較遠的溫暖處,脫下其全身衣裳,將用火烤過的干燥被褥包裹其身,每一刻鐘換一次被褥,又在各處損傷處涂抹包裹響應藥物,這才讓沈絡撿回一條命來。
一連救治五六日,雖說沈絡已經沒有了性命之虞,可終究還未醒來,吳三桂當即決定將沈絡帶回錦州治療,這一到錦州,吳三桂立即將這一處醫館包下,成了沈絡專門的休養之所。
這吳三桂和吳襄其實并沒有這么好心相救,只是這兩人暗地里已與清廷多次聯絡,他們只是以為沈絡是清廷的要員或是滿清的貴族,若是將沈絡救起,或許能夠巴結一下清廷,換得一個左右逢源,若是此人是因族人追殺,也可以將這人交還回去,能追殺這樣打扮的人,想必對方地位更加顯赫,由此結識豈不是也好?這是一箭雙雕的好事,吳三桂豈不用心相救?
一眾女子喂罷了粥,皆是一臉嫌棄地將食盒收好,轉過身去頭也不回地走了。她們之所以如此嫌棄,只是有一日來送飯時,親眼見到醫生為沈絡換藥。
醫生將沈絡渾身包扎傷口的棉布拆開之時,沈絡渾身的凍瘡、傷口仍在往外流著膿血,有些完好的凍瘡,醫生還要用鋒利的刀子切開,這群女子看見過那一次之后,竟有兩三天沒有吃下東西,幸而是沈絡如今正在昏迷,若是他此刻是情形的,或許活著比死還難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