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當中,映出朝歌城的情景,但見城中一名老僧合掌而立,滿臉慈悲之色,而在他身側,迦羅樓伏于地上,一副已經被收服的樣子。
在老僧身前,不少朝歌民眾伏地而拜,聽著老僧講述佛理。
“汝等眾生,從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空無定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若能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眾妙門,自然解悟,離諸疑網,不著空見。清靜六根,斷諸邪障,我即為汝,說是妙經,名曰護命,濟度眾生,傳教世間,流通讀誦。“
老僧朗聲誦讀經文,周身金光流轉,一派佛相森嚴的樣子。
朝歌民眾都是俱備修煉之資,雖非愚人,但見了這佛光普照,也是忍不住下跪叩首,高呼真佛祖降臨了。
子受微微冷笑,他頓時明白過來了,這迦羅樓與釋迦牟尼只怕早已串通好了,一起演戲,其目的是以另一種方式征服大商。
試想,若是大商上下民眾皆是信仰孔雀大陸的佛教,那么孔雀大陸便等于兵不血刃地征服了大商,接下來,便是征服整個洪荒。
這種戲碼明眼人就看得出來是演的,然而民眾又哪里知道這些。
云中子皺眉道:“卻是又在哪里來的一個佛門?這個釋迦牟尼怎么與多寶如來同名?”
殷郊臉上露出怒色,說道:“父親,這個禿驢在作鬼!”
在場之人皆是聰明人,誰都一眼看出來這是一出佛祖舍身喂鷹的戲碼。
“我們也有一個佛門,這個佛門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冥河老祖道:“莫非是孔雀大陸?孔雀大陸也有一個佛門嗎?”
“應該沒錯了,他講的應該是小乘教法。”子受道。
“什么是小乘教法?”云中子不解道。
“小乘教法,是佛門一種法門。小乘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只能渡得自己,而不能度得別人。”子受說道。
他想起自己的那個年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九州,傳的大多數就是小乘教法,而佛教當時也不完善,是九州將其發展至完善階段,從度己轉變為度人。
雖說也有許多人覺得佛教是外來教派,應該鏟除。
可實則佛教傳入九州后歷經千年的發展已經和印度的佛教截然不同。
子受思緒萬千,在他那個世界,很多人對于佛教非常鄙視,甚至把佛教的教義貶低得一無是處。
有個原因是佛教并非九州本土的教派,可誰知當時的佛教與和印度佛教截然不同。
在當時甚至還有了“亂世道士下山救世,和尚關門避禍,盛世道士歸隱深山,和尚出門圈錢”的說法。
可實際上說出這種話的人往往都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