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就是爸媽痛恨它的原因吧,因為它們老是吃莊稼,把稻苗啃的只剩桿桿的莖葉。
還很喜歡吃蔬菜的一些葉子,不過,不是所有蔬菜的葉子都吃,它喜歡有嚼勁的葉子。蝗蟲可以跳得很高,這要歸功于它的身體結構因素。
對于我平常比較無聊的時候,我會去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下大蝗蟲。
蟲的發育過程比較復雜。
它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做跳蝻。
跳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又叫若蟲。
若蟲逐漸長大,當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長大時,就脫掉原來的外骨胳,這叫蛻皮。
若蟲一生要蛻皮5次。
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蛻皮,是1齡,以后每蛻皮一次,增加1齡。3齡以后,翅芽顯著。5齡以后,變成能飛的成蟲。
可見,蝗蟲的個體發育過程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
昆蟲由受精卵發育到成蟲,并且能夠產生后代的整個個體發育史,稱為一個世代。
蝗蟲在我國有的地區一年能夠發生夏蝗和秋蝗兩代,因此有兩個世代,可見是大害……
爸爸總是絮絮叨叨的說,家里種的蔬菜那么多,一直沒有吃完,很多都浪費了,還有一部分全部給我家里的雞鴨享用了。
但是我想,媽媽的樂趣或許就在于種菜,這個情景讓我想起了電視劇——《包青天的故事》,雖然故事可能是虛構的情節,但是我從這個故事中覺得,各自有著各自的樂趣。
宋代包拯,一名公正清明的父母官,破案無數,朝廷因為他有功勞,準許他放假回家一段時間,盡盡孝心。
放假一個月,回家可以好好休息,家里是個當官的人家,所以還是很富裕。
從小,包拯就是那個不聽話的好孩子,不過有一個嫂嫂對他很好,包拯視為嫂娘,對她很是孝順。
有一次回家,看到嫂娘在后院種菜,喂雞鴨,包拯還是贊同了嫂娘,覺得老人家應該找點樂趣,而種菜就是唯一的樂趣。
一輩子不曾脫離鄉下農村,一輩子不曾洗干凈身上的泥巴,一輩子不曾與土地分離,他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有時候,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就像他們口中所說的讀書話題,我內心還是會覺得,不讀書的人和讀書的人終究思想有區別。
就像現在如今的我,能夠寫寫日記,那都是因為我有著高中的水平,看過幾本書,認識幾個字,所以才能寫的出來。
(還是想多幾張推薦票的,我在學習寫作技巧,寫作格式,寫作類型,找找屬于我這類的風格。
當看到有一人的作品字數已經是3萬了。
還沒有一張推薦票,我的心確實有點涼涼的。
希望你喜歡呀,謝謝你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