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之上,劉典瞇著眼,看了魏無相三人一眼,冷道,
“百官大會乃是由我來主持,你們三人只需旁觀即可,提供意見,無需多言。”
聽罷,下方的諸位大臣一個個噤若寒蟬,有些震驚。因為,曾今的劉典,可不敢如此說話。
難道說,皇太子企圖將權力奪回來,與三公決裂?
但這樣一來,恐怕吃虧的可是皇太子啊。三公營私舞弊,暗中拉攏親信勢力,老謀深算
。
劉典年紀輕輕,又沒有可以仰仗的東西,若是乖乖當個傀儡,興許還可以多活一些時日。
“臣遵旨”
畢竟是受禮樂制度的影響,三公雖然掌握實權,但也不敢太過放肆,因此魏無相徐徐后退。
只不過,三個老家伙臉色極其的難看,眼神掠過一抹殺意。
“繼續宣讀文書……”
“蒙括,廢除重農抑商政策,發明代田法等一些新式耕田法。修建了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水利設施。”
“策封蒙括任少府一職,管理我大漢財政。”
“吳大用,內修法度,統一度量衡,頒布九章律有功。”
“冊封吳大用廷尉一職,掌管司法。”
史官公孫正手中拿著卷尺,不斷宣讀文書,與此同時,劉典也是仔細盤問了詳情與中央官員、地方官員對答如流。
這一切,都是讓滿朝文武大吃一驚。因為,劉典哪里像是初出茅廬的少年,這簡直就是手段強硬,聰明絕頂的政治家。
這一番冊封,不僅將三公的同僚暗中革除,也培養了親信。這一些手段,不可謂不高明。
而且,劉典對于大漢王朝的經濟,政治,文化,全然熟爛于心,因此才能夠針砭時弊。
可見,劉典之前雖然在三公的掌控之下,沒有顯露的機會。但在暗中,應該是徹徹底底的研究了大漢的狀況。
這些官員并不知道,劉典的母后姜夫人乃是飽讀詩書的才女,精通政治,精明能干。劉典在她的耳濡目染,暗中栽培之下,又豈會差到哪里?
身后,魏無相,寇仲,卜元猶如吃了狗屎一般,面如豬肝色。他們此刻已經動了殺心,因為劉典的政治才干,果敢的手段,已經讓他們感知到了危機。
簡而言之,就是現在內心慌得一批。
各大官員也是被劉典的手段給震懾住了,這個不顯山露水的皇太子,委實有些了不得啊。
“治粟內史,周大通,私自克扣皇庫黃金一萬兩,糧食一百擔,金銀珠寶三百箱。”
嘶——
要殺雞儆猴了嗎?
聽到公孫正娓娓道來,下方的官員炸開了鍋。因為,這周大通可是御史大夫卜元的手下啊。
以往的這些貪污腐化之事,通常不會在百官大會公開,最后都會不了了之。因為這些人馬都是三公的手下,誰敢得罪。
這公孫正,應該是被劉典早就安排好了。
劉典先是樹立親信,現在又極力打壓三公勢力,這手段實在是高明。當然,這些謀略,自然少不了姜夫人背后從中指點。
母子二人,一人武學天賦卓絕,一人精通政治才干。
“周大通貪污腐化,犯了我大漢的律令,革除其治粟內史職位,發配充軍,由孫季頂替。”
劉典語氣冷漠,斬釘截鐵。無需多言,這孫季肯定是他這一方的勢力了,孫季忙上前下跪,
“謝皇太子!”
“皇太子饒命!皇太子饒命!卜大夫,救救我!”
周大通噗通跪地,被士兵羈押,嚇得面色慘白。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劉典竟然敢對他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