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賢見到事情已經不可隱瞞,便決定攤牌了,他轉身拱手朝著周圍所有舉人士子一禮:“開陽郡士子方賢,字明達,《水調歌頭》正是拙作,請各們同年多多指教。”
對于同一年參加殿試的舉人士子們,大家互相之間的稱呼便是同年,而如果一起在同一個老師門下求學,便可以稱同窗,因此方賢稱其他士子為同年。
“什么?他就是《水調歌頭》的作者方賢?”
“原來方大家也是方神醫,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大新聞呀,方神醫竟然是《水調歌頭》的作者方士子,太驚人了。”
“大家心心念念著要見神作的作者,原來我早就見過了呀?”
“方士子有此才華,卻一心一意在醫館救治百姓,比起我等流連青月河岸勾欄聽曲,高出不是一二等呀。”
當方賢承認自己就是《水調歌頭》的作者時,周圍先是靜了一靜,隨后哄然喧嘩了起來,無論是那些官員還是排隊的舉人士子,以及周圍的百姓,紛紛被這個消息震驚了,而后熱烈的議論了起來。
不過,絕大多數人都是對方賢的敬重、佩服、仰慕、稱贊,當然不排除極少數士子對他羨慕嫉妒恨的,因為無論是神醫還是神作,都達到了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這時,街頭方向過來一大群人,十多個舉人士子圍繞著一個華服青年走來,大家都在恭維著他,因為他是奪取狀元的熱門人選施鴻昌。
但是,當他們來到隊伍后面時,雖然有士子看到了他們,卻仿佛沒有看到一般,紛紛涌向前方去了,令一群人停了下來,都有些不解。
“這些人太可惡了,看到施公子來了竟然跑了,以后絕不可與他們為伍?”一個士子冷冷地說。
“好像是前面發生什么事情了吧?不然他們怎么會都不排隊跑到前面去了呢?”也有士子看著前面的場景說道。
當即就有士子跑到前面去打聽情況,很快就激動地回來了:“大新聞,《水調歌頭》的作者方賢出現了,就在隊伍最前面。”
“什么?開陽郡士子方賢來參加殿試了?”
“此人可是個勁敵呀。不過我相信他競爭不過施公子的。”
“對對對,方賢僅僅只有一首《水調歌頭》,而施公子的文名早就傳遍天下,到達圣聽,豈是偏遠鄉下的寒門士子可以相比的?”
施鴻昌可不是普通人,他的舅舅正是兵部侍郎李尚樺,而施家也是華陽府一流大家族,在官場、商場均有著極大的勢力。
“是呀,施公子的競爭者也只有那夏正洪,即使盧榮坤也只是寒門,根本無法與兩位公子相比,看著吧,那方賢在殿試中根本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