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其他一些士子也陸續開始動筆,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引經據曲,有的列舉前例,有的以小見大,總之都在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學識,形成一篇洋洋大觀的策論文章。
而方賢則不同,他更像是在撰寫一部書籍的總綱和條目,將治世分成了朝堂、科農、工商、民事、武備、興學、水利、賑災等數十個條目,然后概述了每個條目的基本理念,其中灌輸了各種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的辦法。
但是,要想在短短時間內完成一部著作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方賢只能撰寫各個條目的概論部分,結合起來仍然是一篇詳細的治世方略文章。
奮筆疾書了大半天時間,除了中午午餐,方賢連午休也沒有休息,一直在靜靜地寫著,并向監考的官員索要了數次紙張。
幸好方賢擁有原身的書法記憶,并且在青云寨時抽時間練過書法,這段時間在醫館有空的時候也同樣的書寫一些東西,因此書法方面還過得去。
但是連續書寫三四個時辰,如果不是因為方賢是武者,恐怕手腕也會吃不消,但是對他來說,一邊書寫一邊修行,絲毫沒有半點影響。
“當……”
傍晚時分,一聲鐘響,預示著考試時間到了,而此時大多數士子都早已經完成了答卷,正百無聊賴地閑坐著,只有方賢才剛剛寫完。
方賢并沒有什么收拾的,只是檢查了一下自己的署名情況,發現一切正常后,便交卷朝外面走去,很快就有監考的官員過來收走了他的答卷。
“天啦,方賢的答卷竟然這么厚,比起其他士子的答卷多出兩三倍。”等到所有考生的答卷收齊后,在密封答卷的時候,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方賢的答卷太厚了,即使糊了名字,大家也知道那是他的答卷。
“不愧是能夠寫出《水調歌頭》這等神作的才子,這厚厚的答卷或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那就讓大家輪流閱讀批示方賢的答卷吧,不用糊名了,大家實名打分。”國子監監正周維揚坐鎮現場,最終匯報到他這里時,他作出了決定。
“那請周大人先批閱吧。”一個監考官員說道。
“你們先批閱吧,我最后批閱,然后大家同時打分如何?”周維揚想了想說。
因為明天就要公布殿試成績,而且前三十名士子需要上殿接受圣上面試欽點狀元,所以今天晚上國子監的考官們必須熬夜批閱所有試卷。
好在參加殿試的士子總共只有三百余人,而批閱試卷的考官分成十組,每組只需要批閱三十來份,倒也不用通宵熬夜。
“方公子,你考得怎么樣?”方賢走出國子監時,旁邊有不認識的士子上前搭話。
“馬馬虎虎吧。”方賢微微一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