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以為,四大邊軍足夠抵擋四國犯邊。若兵力不足,尚有各郡大軍以及朝廷大軍可以支援,只要國門不破,國內便不會有動蕩之局。
當然,加強武備是必須的,可讓四大邊軍擴大兵源,各征兵十萬作常備軍,可保山河無恙。”夏正洪平時也愛讀些兵書,因此多少懂些軍事常識。
“嗯,朕聽說你曾經隨郡兵參與過剿匪行動,能說說那些山匪的情況嗎?”武青帝問道。
“回稟圣上,那些山匪只不過是仗著山高林密躲避著官兵,實則乃是烏合之眾,若是真刀真槍與官兵作戰,根本不是官兵對手,所以不足為慮。”夏正洪的言語中帶著對山賊的輕蔑。
武青帝又揮退了夏正洪,然后望向了方賢,沉默了一下卻沒有叫他,而是叫了盧坤榮,令群臣皆是不解,卻令施鴻昌等士子心中一喜。
“回稟圣上,只要內能安定百姓,外便能不懼四國圍攻,還可以動員青壯百姓參加守邊,定能讓武國固若金湯。”盧坤榮拱手答道。
他是寒門士子,所以心中所想多為百姓考慮,讓武青帝先安定百姓,再發動百姓幫助邊軍,這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情形,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武青帝聽后并沒有多說什么,而后又抽問了幾個士子,最后才叫到方賢的名字。方賢站在那里,一直保持著同樣的姿勢,即使武青帝跳過他抽問其他士子,他也沒有半點多余的表情,實則他發現武青帝的目光時不時會掃過來。
“學生在。”聽到武青帝叫他,方賢也上前一步拱手說。
“治好太子的癆疾,這個功勞已經足夠大了。為何還要來參加殿試呢?”武青帝問了一個方賢沒想到的問題。
“臣本來就是士子,參加殿試也是平生所愿。至于行醫救人,那只是閑暇之時打發時間的,總比浪費在青樓畫舫好些吧。”方賢朗聲答道。
而聽了他的話,大殿內的群臣以及眾多士子皆有些臉紅,因為他們平素打發時間的方式多是流連青樓,無論是聽曲也好,還是過夜也罷,都是屬于方賢所說浪費時間一類的。
“如果讓你來回答之前的兩個問題,你當如何?”武青帝問道。
“若四國犯邊,那武國當面臨亡國之危,學生以為圣上可御駕親征,同時派遣皇子親臨各處邊境鼓舞士氣,此所謂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也。
其二,當采取一切措施,發動一切力量,調動舉國之力共同抗擊四國之敵。同時亂世用重刑,敢于言降者殺,敢于反叛者殺,敢于通敵者殺,敢于二心者殺,敢于擾民者殺,定能讓武國如同鐵板一般,外敵難侵。”
面對武青帝的問題,方賢并沒有搪塞或者敷衍,而是真真正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說出了解決的辦法,只不過他的辦法里殺氣沖天,令朝堂群臣失色。
當方賢的話音落下,整個太極殿里久久都沒有聲音。不,也不是沒有聲音,而是響起了一陣陣倒吸氣的聲音,群臣莫不為他的話所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