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武青帝也沒有想到方賢竟然會當眾說出這翻話來,想必這便是他以后的政治主張,聽得出來他是堅定的主戰派。
只是,方賢提出的亂世重刑那五個重重的殺字,讓武青帝頓時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仿佛看到了亂世到來血流千里的景象。
然而,如果武國真的遭遇了四國入侵的滅國危機,那方賢此時所說的辦法卻是對皇室最為有利的,因為其他大臣也好百姓也罷全都可以投降四國,唯有皇室中人不可能投降。
因為四國如果要吞并滅掉武國,必定不會留下任何一個皇室成員,只有將武氏滿門大小全部斬殺,才能夠徹底斷掉武國人的念頭,讓他們徹底歸順他國。
雖然武青帝心中暗暗欣賞,但是卻不可能當眾表態,也不可能流露出他的欣賞之意,所以他如同沒有聽到方賢所說一般,淡然地開口問:
“方賢,我看過你的策論答卷,里面提到了一系列強國之法,能不能為滿朝文武大臣解說一下你的強國之法呢?”
方賢也知道自己先前的話有多么驚世駭俗,此時聽到武青帝轉移了話題,他也暗暗松了口氣,就怕有人借題發揮,雖然他并不害怕什么。
“學生以為,強國只需要做到十二個字便可,即重科農、務工商、廣教化、輕瑤賦。當然,此外還要勤練兵、備兵役,這樣國家就會越來越強盛的。”方賢毫不猶豫地說。
“這些內容倒像是對你策論答卷的歸納,能否詳細說說你這十二個字呢?”武青帝頗有興趣地問道。
“重科農,即是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因為糧食是天下安定的根本,對于老百姓來說,手里有糧心中不慌,便不會因為其他原因而造成亂世。”方賢說道。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武青帝重復了這句話,眼前一亮。
其他大臣也紛紛咀嚼著這句話,雖然大家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這句話概括得那么精要,完全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也點出了糧食的極端重要。
“敢問方士子,歷朝歷代以來,沒有哪個朝代說不重視糧食的,但是天下仍然缺糧,因為有水災、旱災、蝗災等天災,也有戰亂等人禍,如此怎能避免呢?”左相路志云忍不住出聲問道,而武青帝并沒有責備他,顯然這也是他想知道的。
“水災、旱災、蝗災等天災皆可治理,只不過無法在此詳述。戰亂雖然無法避免,但是只要國家強大了,便不會畏懼戰爭,更可以將戰爭控制在他國領地上,自然不會影響到農業生產。
至于歷來都重視糧食卻仍然缺糧,那是因為老百姓沒有自己的土地,無法發揮出他們種田的積極性,也沒有充分釋放土地的耕力,所以才會造成缺糧的局面。”方賢朝著路志云拱手說。
“荒謬。依方士子的意思,那是要分土地給老百姓了?如此一來,置皇家于何處?”一個聲音突然響起,方賢望去,卻是一個相貌清瘦的男子,站在文官隊列第四排的位置上,不過他并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