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子,輕瑤賦好理解,那廣教化呢?又該如何做?”有人高聲問道,也不管武青帝在上面了,因為方賢前面所講的,著實震驚了太多人。
“皇家出面,在天下大辦學校,令天下五歲以上孩童均要啟蒙識文斷字,至少五年方可選拔一批學有成就的學子繼續讀書,余者可以送去學習各種技藝。
這樣十數年后,天下識字者增多,國家的文化大興,科舉取士則人才輩出,有更多賢能之士治理國家,可為皇家分憂。”方賢拱手說。
“此舉不妥。”這時,有人高聲道,卻是之前反對方賢的那個老臣,他冷哼一聲道,“若是天下百姓皆識字,且不說哪有那么多先生,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那么多的書籍和紙張。
此外,最大的問題還在于,若是識字的百姓多了,他們將會對皇家提出更多的要求,想要得到更多的利益,更容易發生暴亂之事。”
“這位大人此言差矣。圣人曾言,倉稟實而知禮儀。當天下百姓都手里有糧的時候,他們便應該識文字知禮儀了。
如果大人認為天下的百姓都是愚昧的所以想要愚弄他們,那么就大錯特錯了。百姓越是識文字知禮儀便越會擁護皇家的統治,否則的話反而會生出弊端。”方賢微笑著拱手說。
“若是如方士子所說,讓天下百姓都能夠識文字,那豈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官?”有大臣問道,頓時其他大臣紛紛怒瞪著方賢,這樣一來肯定侵犯了他們的利益。
“諸位大人,識文字與能做官是兩碼事好不好?普通老百姓能夠識一些文字,只不是是讓他們不要做睜眼瞎罷了,距離能夠做官還差得遠呢?
當然了,如果讓天下百姓都能夠讀書識字,讀書人的規模肯定會空前增多,有能力的人也肯定會越來越多,科舉考試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然而朝廷能夠選拔的官員也越來越厲害,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情嗎?
還是說各位大臣害怕會影響到自己的地位,或者是擔心自己的后輩考不過寒門學子?其實大家大可放心,即使有那么一天實現方某所設想的,至少也是數十年之后了,距離太遙遠了。”方賢環顧周圍笑道。
雖然眾大臣還有許多想反駁的話,然而方賢將其好處歸到皇家后,眾臣也不敢多說了,沒看到武青帝正聽得入神嗎?沒看到武青帝一臉興奮的樣子嗎?
顯然,大臣們察顏觀色,知道方賢的話已經打動了武青帝,他所設想的治國策略已經得到武青帝的賞識,如果這個時候再唱反調,那肯定會觸怒圣上的。
能夠成為朝廷大臣的,沒有人不是人精,他們知道現在是圣上面試的時候,如果一味反駁有可能落人口實,說他們干涉殿試,打壓考生,反而會增長方賢的名氣。
而方賢所說的各種策略,現在也只是一個設想,如果武青帝真的要下來實施,還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準備,還有一個過程,當時候他們完全可以設置一些障礙,讓這些策略推行不下去,那不是什么問題都沒有,所以沒必要在此時跟方賢爭什么。
“方賢,那你后面所說的勤練兵倒是好理解,而備兵役又是什么意思呢?”武青帝將前面的內容大概理順后,又問起了方賢額外說的兩句話。
“學生以為,武國的安危也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不能僅僅只依靠邊軍、郡兵和禁軍守護國家,而需要全國百姓一起共同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