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學生設想,可令全國青壯年男子,從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的所有成年男子加入民兵隊伍,每年冬季農忙之后,由當地官府集中起來,派遣軍隊進行軍事訓練。
一是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二是訓練他們的軍事技能,三是訓練他們守護國家的忠誠,四是訓練他們團結作戰的能力,五是可以利用他們參與剿滅各地的山匪。
如果能夠推行這項后備兵役制度,那么在國家遇到外敵來犯時,就可以快速組織這些民兵加入軍隊成為正規軍,既可以減少基礎訓練,又可以快速征得大量兵力。”方賢解釋說。
“民兵,后備兵役制度。”武青帝喃喃地重復著這兩個詞語,目光落到了兵部尚書陳林的身上,“陳愛卿,你是兵部尚書,你覺得方賢所提的后備兵役制度和民兵的設想可行嗎?”
“圣上,如果武國百姓都能夠衣食富足了,那么完全可以實施這項制度。但是現在老百姓到了冬天就會缺衣少食,許多勞力都會進山打柴燒炭,或者是舉家遷移背井離鄉,除了個別郡府之地,大多數地方尚不具備實施的條件。”
兵部尚書陳林也非常佩服方賢的想法,但是聯系武國如今的實際,不得不搖了搖頭對武青帝如實稟報,而武青帝聽后久久不語。
對于武國的現狀,武青帝自然也是清楚無比的,所以他心中有些無奈,方賢提出的各種策略,在他看來其實都非常好,只是在武國現在實施起來太難了。
“士子方賢有大才,特欽點為狀元;士子夏正洪文武雙全,為榜眼;士子盧坤榮勤勉務實,為探花。其他所有士子同進士出身,一切賞賜由吏部、國子監組織按照既往規定發放。”
武青帝突然站了起來,宣布了殿試前三名,而后退朝返回御書房,他要把方賢的一些策略記錄下來,再好好地思考思考。
“不,這不可能?怎么會這樣?”就在眾士子謝主隆恩的時候,施鴻昌卻傻眼了,他不僅沒能成為狀元,連榜眼和探花都不是。
而除了前三名有名號外,從第四名開始統統都是同進士出身,也就是說他跟其他二十六個士子現在完全一樣了,都只是普通的進士出身,最多不過授予七品官職而已。
“恭喜方狀元、夏榜眼、盧探花和各位士子,以后大家就是同僚了。”
“方狀元大喜了。”
“賀喜方狀元。”
“方狀元,改天一起喝酒呀。”
“以后還請方狀元多多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