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大廳里推杯換盞,而韋恩也在杰夫-羅賓諾夫的帶領下,頻頻的向人握手、喝酒。
如果說這間大廳里誰最了解影評人,在這個年代一定是韋恩。他知道這些人都是什么樣的玩意兒,別看好像一個個都那么高大上,其實都是趴在電影產業上的螞蟥。
這就是一場由華納兄弟發起的公關盛宴,無論是華納,還是這些影評人,都明白其中的規則。既然你接受了制片公司的公關,那就要控制好手中的鉛筆,別在報紙上亂寫亂畫。
韋恩明白,這是影評人生活最好的年代,等到互聯網時代到來,影迷獲得影片信息的渠道變多,影評人的影響力,也只會停留在歲數大的影迷群里中,基本影響不了大眾影迷的選擇了。
“韋恩,這位是普利策獎獲得者,著名的影評人羅杰-艾伯特先生。”杰夫帶著他,走到一位戴著眼鏡,有些禿頂的中年人身邊。
“你好,艾伯特先生!我是韋恩-格林伯格。”韋恩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又看向了旁邊這位。
“你好,我是肯尼斯-圖蘭。”對方沒等杰夫介紹,主動伸出了手。
“你好!”
羅杰-艾伯特端著香檳杯子,看著眼前的年輕導演。“格林伯格導演!”
“你可以叫我韋恩!艾伯特先生。”
“好吧,韋恩。我見過非常多的天才導演,你是最特別的一個,不是因為你的年齡,而是你拍攝影片的風格。”
羅杰-艾伯特靠在身后的桌子上,盯著這位高大帥氣的年輕導演,語氣中透露著說教的意味。
“就這兩部影片而言,你在用鏡頭需要推進情節,影片框架的構建,和玩弄人性的黑暗風格上,全都有特別獨到之處。”他的聲音中,透露出語重心長的意思,臉上也露出了可惜的神色。
“你不應該過度追求大尺度血腥鏡頭,應該把你的心思,全都放在影片的其他地方。《逃出絕命鎮》結尾以前你做的非常好,可惜最后沒能深度挖掘幾位主要人物的內心,就這樣以血腥的殺戮,結束了整個故事。”
在羅杰-艾伯特循循善誘的教導聲中,他并沒有發現韋恩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如果沒有了那些釋放情緒的鏡頭,還要深度挖掘角色內心?那這部影片還剩下什么?一個黑暗陳長,讓人看的昏昏欲睡,還壓抑到心煩的影片。
特么和那些該死的文藝片,有什么區別!
在這一瞬間,韋恩就覺得這位影評人,要么是真的希望他以后那樣做,增加影片深度,爭取早點獲獎。要么就是沒安好心,在給他挖坑想要坑他。
“你如果像我說的那樣做,影片會充滿非凡的藝術修養!”
隨著他的話說完,韋恩已經沒有耐心在和他扯皮了,兩個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