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沒見過幾面的蘇院士和歐葉,也成為了忘年之交。
沈奇的全國巡回演講來到了他的老家南港市。
南港市是華南區域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商業中心、學術中心。
該城市擁有近百所高校,高校數量全國前五。
但是南港市的雙一流大學,其實就那么兩所。
沈奇在南港市的演講,主要安排在兩家雙一流大學。
中大,沈奇在這家雙一流大學連開三場演講會,一場面向學生,一場面向教職工,第三場是黨員干部專項學習會。
各高校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雙一流資格,雙一流好處多的很,他們資源多多,經費多多,優惠政策多多。
放眼全世界,很難見到菲獎、諾獎得主去二流大學做演講,更難見到菲獎、諾獎得主掛名二流大學的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中大校長誠聘沈奇為該校客座教授,沈奇婉拒了。
中大校長挺遺憾的,如果沈奇能成為他們學校的客座教授,那是極大的牌面啊。
最近五年的高考錄取線,燕大為全國最高,其平均錄取線超過水木大學15分。
某些省份,750的高考滿分,考生們考到700分都上不了燕大。
特別是理科類的專業,尤其是數學、物理專業,如果沒能被單招成功,考生們想要通過高考被燕大數院、物院錄取,那得比燕大的最低錄取線高30分以上。
想想也是很變態的,被燕大數院、物院錄取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各省的高考理科狀元。
燕大的高考錄取線逐年提升,競賽保送燕大的資格也越來越嚴苛,就連留學生來燕大學習,也須經過極其變態的重重考驗。
以前是首都雙雄爭霸,現如今,燕大已然成為中國第一高校。
燕大招的學生都是一群變態,強的變態。
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燕大的整體實力在不斷提升,包括科研、教學等核心領域,確實做到了中國第一、世界前列。
另一方面或許跟個人有關,比如說在燕大任職的沈奇的影響力、號召力。至少中大校長是這么認為的。
校長先生熱切的說:“沈院士,很感謝你在南港的第一站演講,放在了我們中大。我十分盼望,你能擔任中大的終身名譽教授,或者有聘期的客座教授也可以啊。最高級別的講席,我們都給你設定好了,暫擬為‘逸仙講席教授’,沈院士覺得如何?”
沈奇笑了笑問到:“聘我幾年?”
校長感覺了成功的希望,他說:“我希望是,一萬年。”
“哈哈!”沈奇笑的合不攏嘴,他委婉的說:“我確實想為家鄉做貢獻,但做貢獻的方式有許多種。”
“這樣啊,那行吧,我尊重沈院士的意思。”校長先生只能認為,中大的格調還不夠高,無法吸引沈院士寵幸。
中大是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沈奇的確是想為家鄉做貢獻,他為中大做貢獻,既是服務于中央,亦是服務于地方,畢竟中大校址位于南港市。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南港人,我曾經的夢想就是考上中大,但世事難料,我最終去了燕大。”沈奇回首往事不由感慨。在他們南港人眼里,南港以北的地方都是北方,而土生土長的南港人會去北方旅游,卻極少定居在北方。
南港人吃胡建人,那都是謠言。
吃人觸犯了刑法,南港人普遍懂法律,他們絕不敢吃掉別人。
但大多數南港人生于斯死于斯,卻是實情。
沈奇在北方定居多年,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而科學家是流動的,沈奇重返故里,他決定為家鄉做貢獻:“我的第一專業是數學,我最關心的就是數學,我同樣關心中大的數學。中大的數學已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學科,我想為中大數學再盡一點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