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著論文念一遍是肯定不行的,沈奇最終定稿的論文總共24頁,15分鐘根本念不完,而且念數學式子的難度勝過繞口令。
關鍵是照著論文念,這也太low了,毫無逼格可言。
真正的大牛做演講都是脫稿,隨口就來。
沈奇帶了一份論文,擺在桌面上,他目視三位答辯老師,開始陳述:“我這篇論文的標題為《線性不等式約束的廣義非線性互補問題解析》,指導老師是數院孫二雄教授。”
“課題背景基于廣義互補問題構成的半光滑方程組的廣義雅可比矩陣,對線性不等式約束的廣義非線性互補問題進行解析。”
“龍主任,馬老師,熊老師,你們都是行業內的權威專家,那我就不啰嗦了,直接講重點。”
“我們都知道,廣義非線性互補問題是一個經典問題,牛頓那個時代起便開始研究這個問題。”
“那么21世紀的今天,我們繼續研究這個課題,究竟有沒有意義?有什么意義?”
“我的答案是,有意義。”
“經過我一個多學期的刻苦鉆研,不斷摸索,將問題構建成半光滑方程組,引入方程系統的l2范數,從而設計與描述新算法解決不等式約束的廣義非線性互補問題。”
“所以,我的課題非常有意義,我提供了一種新算法。”
“求新,在當代數學界越來越困難。”
“但我們必須創新,否則數學總有一天會死亡。”
“舊瓶裝新酒,也是一種創新。”
“接下來,我將用10到11分鐘的時間,論述我的新酒。是的,這是瓶好酒,不貴,但夠勁。”
“首先要論述的是算法問題,各位老師可審閱論文第5頁,δf的相關性質,及方向導數性質和半光滑的重新定義。”
……
沈奇口若懸河,朗聲陳述,15分鐘之內沒有一次停頓,他自己寫的論文爛熟于心。
龍主任、馬老師、熊老師人手一份沈奇的論文,他們不斷翻閱,邊看邊聽,不知不覺進入了沈奇的論述節奏中。
這說明沈奇講的好,他的演講具備一定感染力,能讓聽眾迅速進入學術狀態而不是睡眠狀態。答辯老師也是聽眾,特殊的聽眾。
在沈奇的答辯人陳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專業術語是半光滑方程、廣義非線性互補、局部線性化逼近、二次模型等。
在一次論述或演講中,中心思想或者核心觀點特別重要。
有技巧的演講者會反復灌輸幾個核心關鍵詞,讓聽眾自然而然的get到重點。
沈奇緊扣論題及核心關鍵詞,在答辯人陳述環節中論述的行云流水,邏輯順暢。
三位答辯老師不住點頭,有道理,沒毛病。
“綜上所述,我的陳述完畢。”
沈奇掐時間掐的很準,不多不少,剛好15分鐘,他之前練過很多次。
“非常精彩的陳述。”龍主任表示贊許。
“謝謝。”沈奇始終面帶微笑,開局不錯呀。
“需要休息幾分鐘,喝點水嗎,沈奇?”龍主任和藹的問到,“一旦進入提問與答辯環節,你將被要求立即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