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都想叼人了,搞了半天斯蒂芬你是大農場主的公子,狂霸酷拽又有錢的西部牛仔不當,你去做苦逼的IT男?腦子壞掉了吧?
有些美國人的腦子就是壞掉了,在東方人看來難以理解的事情,對這些美國人來說屬于常態。
中西文化差異、價值觀差異肯定是存在的,沈奇也在慢慢了解并尊重西方人的三觀及生活習慣、宗教信仰。
普林斯頓的學費非常昂貴,普大的學生家里大多是中產階級以上,不乏富豪家庭。
縱然普林斯頓有一系列的獎學金政策、學生資助政策、學業貸款政策,但家境富裕的學生畢竟占據一些優勢,他們只用達到普林斯頓最低的錄取要求就夠了,不必將錄取成績刷到接近滿分的變態程度。
在普大讀書期間,富家子弟無須擔憂學業貸款能否還清,更不需要去打工賺取生活費,他們可以將全部精力投入學業及社交中。
美國同樣存在貧富懸殊的情況,有錢人的孩子順理成章的接受精英教育,美國的孩子有時候也會拼爹。
窮人家的孩子當然也有機會接受精英教育,完完全全得靠自己。
沈奇今天接待的學生是杰克-馬。
在已布置的三次作業中,沈奇給了杰克-馬兩個A+和一個A,他認為杰克-馬是十二位男孩子中最聰明的一位。
“我家窮啊,很窮。”杰克-馬的特點是哭窮,他每次見到沈奇都會哭窮。
“杰克,你的英語口音跟美國白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你從小在美國長大?來自哪個城市?”沈奇問到,他嘗試了解杰克-馬的家庭背景。
“我出生于舊金山,住在舊金山最貧窮的街區。”杰克-馬說到,不住的掏手機看時間:“奇,你看,我等會兒還得去打工。”
“兼職了什么工作?”沈奇問到。
“今天是對外公開日,我準備去給游客當導游,一個小時能賺10美元呢。”一談到錢,杰克-馬就神采飛揚。
沈奇掏出一張10美元紙幣擱桌面上:“我給你10美元,你陪我聊一個小時,我想這比你當導游輕松多了。你就當這是小費好了,不必有心理負擔。”
“哇,老板好有錢!”杰克-馬兩眼放光,情不自禁說了句中國話,算不上字正腔圓,卻也流利。
在美國收小費太正常了,杰克-馬才沒有心理負擔,他非常自然的將10美元收入囊中。
“所以杰克你是華裔,祖籍哪里?”沈奇切換到中國話模式,他并不奇怪杰克-馬會說中國話,他早猜到杰克-馬是華裔。當然了,也有些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不會說中國話,不識漢字。
“我媽是南方人,我也不知道我親爹是哪里人。”杰克-馬說到,略顯憂桑。
“哦?”
“我媽懷孕兩個多月的時候來到美國,但我親爹現在也沒來美國,我鬼知道親爹是誰,我媽跟我說我親爹已經死了。”
“你姓馬,是跟母姓?”
“不,我后爹姓馬。”
“你的中國話說的這么溜,所以一定有個中文名吧?”沈奇以大哥哥的姿態,嘗試一步步進入杰克-馬小弟弟的內心世界。
“英文名Jack-Ma,中文名是馬克杰,我媽叫我阿杰。”杰克-馬收了錢之后體現出極高的職業素養,他知無不言,反正就是把沈老板伺候舒服就OK了。
“阿杰你家在舊金山是做什么的?”沈奇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