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人才的專業操作下,沈奇團隊的Ce-Al-Cu金屬塑料很快申請到專利保護。
因為FASTER項目是國家資助的,產生的知識產權仍然歸國家所有。
但在《科學進步法》的法律條款支持下,以及燕大享受政策優待的制度支持下,Ce-Al-Cu金屬塑料的專利開發權即商業開發權歸燕大發明團隊所有。
如果Ce-Al-Cu金屬塑料的商業開發權賣出去了,沈奇團隊是要交一部分份子錢給學校的。
這個規則沈奇可以理解,畢竟燕大是國立高校而非私人機構。
至于交多少份子錢,那就是燕大內部的事情了,一切都好商量。
至于寫論文這種事情,現在根本不需要沈奇親自動手,他手下這么多博士,隨便抓一個,寫完發出去就OK了。
《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制備》由湯元主筆,他寫完之后掛上沈奇的名字,發出去了。
系統的設定是,甭管論文是否由沈奇親手寫成,只要刊登出來,作者名單中有沈奇的名字,那么沈奇就可以獲得學霸積分。
《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制備》發表在美國物理會主辦的期刊《今日物理》上。
不知是刷數據了還是怎么回事,《今日物理》的最新IF值高達27.928,為全球物理期刊最高,是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評論快報》的兩倍有余。
同樣由美國物理會主辦的《物理評論快報》的縮寫是PRL,沈奇是這家期刊的老朋友。
這次沈奇選擇了新朋友《今日物理》,理由只有一個,人家的IF值高。
IF值高意味著學霸積分多,沈奇收獲了近140萬點學霸積分。
IF值高也意味著該期刊被瀏覽、引用的次數多。
2月1日已過,今年12月10日這次諾貝爾獎的推薦候選人工作結束。
從現在到10月中旬,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將對符合標準的推薦候選人進行嚴格的評審。
評審過程保密,評審結果于10月中旬公布。
瑞典皇家科學院很關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具體怎么關注的不太清楚,反正有這么個事情。
《今日物理》報道了沈奇團隊關于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制備,結合沈奇之前提出的凝聚態物理理論體系,以及沈奇是諾獎候選人這一消息,沈奇成為了國際物理界關注的熱點。
2005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團隊在PRL上首次報道了金屬塑料這種新型非晶材料。
同年,英國《自然》雜志部分引用了PRL上的那篇中國團隊的文章,以“變軟”為標題,點評了這個新的研究發現。
今年,《自然》在第一時間部分引用《今日物理》上沈奇團隊的文章《Ce-Al-Cu金屬塑料的研究與制備》,并發表點評。
“中國鑰匙自創自驗,他提出理論,他驗證理論。從發表在《今日物理》上的這篇文章可以看出,Ce-Al-Cu金屬塑料具有商業化的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