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寅大驚失色道:“你說的都是對的。軍隊匆忙忙,沒有時間考慮這些。現在應當上表祝賀,但是何人可去?”
鄭儼說:“如果一定沒有人,我愿奉命而去。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明公出兵以來,雖有前功,卻后失敗。我在太后面前宣揚您的功勞,掩飾錯罪,到時,朝廷定會更加寵任你,那時,你就不必擔心被指責了。”
蕭寶寅大喜,說:“有你這樣,我還擔心什么。”
“于是整好賀表,命令鄭儼為祝賀使。鄭儼告別了蕭寶寅,連夜趕去。因想到太后舊情未斷,日后定獲重用,不勝欣喜。后來到京城,將源表呈交。太后見有鄭儼的名稱,忙就召見。
鄭儼來到金殿,朝拜太后。胡太后說:“早就想召汝,但不知你在什么地方。現在能見到你,足以安慰我的心。鄭儼趴在地上哭著說:“我想這一生都不能再見到陛下,今天能夠看到圣容,如撥開云朵看見太陽,臣很慶幸能有今日。“胡太后說:“我身邊正缺乏良好的助手,卿家得留下來,不必走了。“鄭儼感謝。
胡太后,淫,情,久曠,現在見到舊愛,滿懷春意,按納不下,那顧得上朝廷的體面,于是借口想知道叛軍中的形勢,留入后宮。這天晚上,鄭儼住在宮中,與太后重敘舊情。宮里的人都祝賀。
第二天升殿,就拜鄭儼為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兼領嘗食典御。白天晚上留在禁中,不放出外。就休假才能回家,嘗嘗派遣宦官跟隨他。
鄭儼見妻子說家里事,不敢私下交談一句話。從此寵冠群臣,一個當時奸佞之徒爭先依附。當時有位中書舍人徐紇,為人乖巧諂媚,專門侍奉權貴。起初侍奉清河王,清河王死后又阿諛奉承元叉。
元叉失敗,太后因為清河所以又召他任中書。和鄭儼專權,他知道鄭儼在宮內受寵,更熱誠接待,迎接謹慎。鄭儼也因為徐紇有術智慧,任為主謀。共相表里,勢傾朝廷內外,當時的人稱他為“徐鄭儼”。不到幾個月,官至中書令、車騎將軍。徐紇也升到給事黃門侍郎、中書舍人,總領中書門下事。
軍國詔令,都出自他的手。他一向有文學,又能整天辦事,時刻沒有休息也不感到疲勞。有急命,就讓幾個吏執筆,不會的,稍微傳授。所以能討好權貴,獲得權勢,然而沒有治國的**。見到人就裝作恭敬謹慎,而實際上難以預測。又有尚書李崇的兒子李神軌,神采清美,官任黃門侍郎。也私下被太后寵幸,寵幸不亞于鄭儼。又有黃色門給事袁翻,也為太后信任。
徐紇、鄭儼、袁、李四個人互相支援,蒙蔽朝廷。六鎮殘破,邊將有告急表彰,鄭儼擔心傷太后的心,隱藏不報奏。外臣有從北方來的人,都囑咐隱藏戰告,不允許說真話。于是群臣爭著說敵人衰弱,不久從平。太后日日淫樂,不在乎六鎮。正是:朝廷中已經把山河放棄,外地徒勞均不管。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