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笑而停止。爾朱兆見高歡不來,又大發脾氣,隔水大罵,高歡不顧而去。當時爾朱兆有心腹將領念賢,管領降戶家屬,別為一營,隨著高歡東行,虐待降戶。
高歡假裝和他親近友善,解其佩刀觀玩,乘機殺了他。鎮兵感動,更愿意跟隨。”現在先擱置下這些,暫且不說。”
且說萬仁奔回晉陽,北鄉公主知道他已回到舊府。爾朱兆來見她,說孝莊帝已經自殺,同時陳留夫婦也服毒自盡。母女變色,然知道權力在他手中,只能暗中怨恨。爾朱兆見疆土已經安寧,選擇吉日送建明皇帝到洛陽,寫信給爾朱世隆,令其率領百官在邙山迎接皇帝。”
那知天光在洛已與世隆密議,以建明為元英之弟,帝室疏屬,又無人望,恐人心不服,欲更立親近,以為社稷之主。有廣陵王恭者,元羽之子,好學有器度,正光中為給事黃門侍郎。以元叉擅權,托喑病居龍華佛寺。
敬宗時有讒于帝者,言王蓄異志,陽為喑病。恭懼,逃于洛山,執之至京系治,久之以無狀獲免。行臺郎中薛孝通與王有舊,說天光日:“廣陵王高祖侄子,頗有聲望,沉晦不言,多歷年所。若奉他為主,必天人和諧。”爾朱天光說之世隆,爾朱世隆覺得很好。”
唯度律屬南陽王寶炬,乃說:“廣陵口不能說話,怎么治理天下?”爾朱世隆等人也懷疑他是啞巴,不過為了以防萬一,使汆朱彥伯秘密前往敦諭,威脅之。王寶炬說:“或許,天不需要說話?”
爾朱世隆等人聽到,他們都非常高興,遂定迎立之議。建明皇帝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到邙山,爾朱世隆先為他作禪讓文,使泰山太守竇瑗持鞭獨入行宮,啟建明說:“天意人心都屬廣陵,希望陛下行堯、舜之事。”袖中取出禪文示之。建明雖然害怕,但是他不敢違背,于是自署。竇瑗回報,群臣上尊號在廣陵,廣陵奉表三讓,然后即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普泰,這就是節閔帝。”
黃門侍郎邢子才起草赦文,敘述敬宗枉殺太原王爾朱榮之狀,皇帝說:“永安手剪強臣,非為失德(沒有德行,做了很多違反道德的壞事)。害的天下大亂,百姓苦不堪言。”因顧左右,拿筆自作赦文,直言: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眚之科,一依常式。帝閉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為明主,望致太平。”
第二天,下詔任命三皇稱皇,五帝稱帝,三代稱王,這是依次為謙遜。自秦以來,競爭稱皇帝,我現在只稱皇帝,也已經夠了。加世隆為儀同三司,追贈爾朱榮為相國、晉王,加九錫。”“爾朱世隆讓文武百官商議爾朱榮配饗(。”司直劉季明說:“臣子配饗(xiǎng)于君,必與君一心一德,生為良輔,死得共食廟中。今太原王爾朱榮若配世宗,于時無功;若配饗孝明,親害母親;若配孝莊帝,為臣不終。由此看來,無所可配。”
爾朱世隆惱怒地說:“你應該死了!”季明說:“下官即位議首,依禮而說,若有不合,剪戮唯命。”爾朱世隆見其直言不諱,也不追究他的罪了。不得已,將爾朱榮配享于高祖廟庭。又為爾朱榮立廟在首陽山,因周公之廟而為之,以爾朱榮功勞可比周公也。廟成,具太牢去祭,百官都到。
不久,云霧四起,雷雨大作,火焚燒他的廟,泥塑像都化為粉末,爾朱世隆敗興而回。下詔到并州,爾朱兆以不欲廢立之謀,憤怒不接受詔命,想發兵討伐爾朱世隆。尒朱世隆擔心,派爾朱彥伯前往告諭再三。兵雖罷,憤怒世隆不停。先是敬宗命令將軍史仵龍、楊文義,領兵鎮守太行嶺。萬仁南向,二人率領眾人先投降。至是欲封兩人為千戶侯。”
皇帝說:“史仵龍、文義于二人均無貢獻,朕不同意。”皇帝始終不答應。爾朱仲遠鎮守滑臺,用其下為任西兗州刺史,先用后奏。詔書回答說:“已能近補,何勞遠聞。”人們都佩服明帝的聰明。然而這時候爾朱天光**關右,爾朱兆奄有并、汾,爾朱仲遠擅命徐、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