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他倆在臺上唱的別扭了,就連臺下聽戲的人都聽不下去了,如果不是因為這兩人的名聲太大,估計下面的倒好早就喊起來了。
兩人就這么別別扭扭的把這出戲給唱下來了,到了后臺,一個比一個心里難受,雖然都強笑著倒了聲辛苦,但是恐怕兩人的心里都是一句話,就這一回,絕無下次了!
果然,從那之后,馬連良和程硯秋二位大師,再也沒有同過臺。
臺上見,有的時候,真的不是那么好見的!
七點四十左右,三慶園已經是人滿為患了。
平日里,三慶園的上座率不算太高,只有了五六成的樣子,畢竟郭麒麟還太年輕,票房的號召力還是一般。
但是,今天可不一樣了,早就貼出去是郭德剛要來唱戲,而且還是《四郎探母》這出戲。
所謂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
聽書,要聽生的,也就是沒聽過的。
而聽戲,則是要聽那些耳熟能詳的,如果你能跟著一起唱,那是最好,上下互動,才是聽戲的最高境界。
《四郎探母》,應該算是京劇中,最耳熟能詳的一出戲了,尤其是《坐宮》的片段,每年的春晚上幾乎都會出現這一段的表演。
所以,臺下的戲迷們都很興奮,能夠買到老郭的票,那是真的不容易。
后臺,林桐早就已經扮好了,坐在鏡子前,閉目養神。
忽然,鑼鼓家伙催動了起來,林桐睜開“鳳目”,看了一眼身邊的郭德剛。
“走著!”
兩人來到了上場門。
“我先上了!”
郭德剛沖著林桐說了一句,伸手撩開了門簾,邁步就走了出去。
外面的戲迷們兜四底的叫好聲,讓林桐都忍不住捂上了耳朵。
站在上場門,聽著郭德剛在外面的念白和唱腔,林桐的臉上不由的有些古怪了起來。
因為這些詞,跟自己學的大有出入啊!
這其實就是南派京劇和京派京劇的區別。
不管是前四大須生還是后四大須生,他們只是在唱腔上有所區別,但是在唱詞上,頂多就是有一些小小的出入,大多數還是沒有差別的。
但是郭德剛所學的麒派那就不一樣了,麒麟童周信芳先生,很多京劇的詞都是他自己編寫的,有些戲詞跟京派的連轍口都不一樣,所以這內容自然是千差萬別了。
林桐雖然之前和郭德剛排練過,但是《濟公傳》里的詞,那是郭德剛自己寫的,并沒有感受到郭德剛恐怖的地方,只是對郭德剛在臺上喜歡改詞有所耳聞,但是也沒怎么見過。
但是,今天,是兩人第一次合作,林桐可算是見識到了。
站在上場門的林桐,不由的心中加著一點小心了。
這也是臺上見最難的地方了。
等到林桐上場了,一聲叫板“丫頭,帶路啊!”
從上場門,林桐邁步走了出來。
“芍藥開牡丹放花紅一片……”
“艷陽天春光好百鳥聲喧……”
“我本當與駙馬消遣游玩……”
“怎奈他終日里愁鎖眉間……”
由于林桐化著妝,所以沒有人第一時間就認出林桐來,只是覺得今天這個旦角的聲音怎么這么沖啊!
不過,唱著唱著,就有人好像認出林桐來了,大家都開始對臺上指指點點了起來。
但是,臺上的兩人并沒有覺得意外,臨時換人,就是要給大家一種驚喜的感覺。
逐漸的,大家的聲音就消失了,畢竟這二位的唱功那可都不一般。
尤其是林桐,一直以來,林桐在明來京劇團的戲票是越來越難買了。
沒想到,今天算是抄上了。
一張票,聽了兩位大角兒的戲,太值了!
不過,林桐的心中則是一直都提著十二分的警惕,因為他發現,郭德剛是真的唱嗨了,有幾次,險些都要被他帶到溝里去了。
郭德剛這也是第一次跟這么好的角兒唱戲,唱的痛快的同時,也是有些撒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