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彈劾可就太嚴重了,就是皇帝看了也是心驚不已。而且相關的話題更是不斷地延伸,甚至都開始討論起勛貴的種種問題來了。
其實這也是皇帝在得知此事后打算大事化小的原因所在了。隨著這幾年里文官勢力的不斷提升,武將和勛貴勢力不斷被削弱,甚至有人都開始大做文章,想要讓朝廷削減一些勛貴的數量和封地了,而對此,朱祁鈺顯然是不打算動的。因為這也算得上是大明的根基所在,若是一動,后患必然不小。
而現在,事情果然就如他所擔心般的爆發了,這叫皇帝越發的感到焦頭爛額,也對陸縝的成見又深了幾分。覺著這一切都是因他而起,他要是不跑這一趟,或是在查出真相后先報與自己,不就沒這等事情了么?
皇帝這邊還在糾結呢,事情卻越發的嚴重起來。就在幾日后,錦衣衛那邊居然就在京城里抓到了正和一些官員疏通關系,想讓某些大人為自家王爺開脫說話的高恭!
這一下,算是徹底把周王的罪名給坐實了。本來嘛,你要是不感到心虛,怎么可能派人跑到京城來活動,還又是送錢又是求情的呢?
而在此事一經被曝出來后,本來還在觀望的一眾朝臣也徹底坐不住了,彈劾周王的奏疏就如雪片般直接飛進了皇宮。縱然皇帝有意保他,對此一直用的是留中之策,可在面對這洶洶之勢時,還是有些招架不住了。
如今這情況,只要陸縝再趁勢把相關人等帶進京城,則一切都將被定下來,甚至連天子都要落得個護短的不好名聲了。事到如今,縱然再是不情愿,皇帝也不可能再維護于他了。
而這時,遠在開封的周王也終于把為自己開脫的奏疏給送了過來——本來他還指望高恭在京城里活動著將事情給壓下去呢,結果事情越鬧越大,連高恭都被下了大牢。得知此事后,他是再坐不住了,趕緊就把之前定好的策略付諸行動,將一切罪名都推到了朱轍等管事身上,直言自己也是受了他們的蒙蔽才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他們干出了此等禍國殃民的舉動來。
皇帝當然是希望大家能接受這一說法,只是嚴懲那些周王府的家奴,卻不要把過錯推到周王身上。奈何群臣卻不肯就此罷休,一道道駁斥其說法的奏疏又接連不斷地送了上來,還有人就在朝會上向天子進言,大有一定要將周王定罪,甚至將其明正典刑的架勢。
事情到了這一步,皇帝知道已經無法再保護周王了。所以在一番考慮后,便宣布了最終的決定——
朱轍等此番案子里的罪魁禍首,全部以謀反論處,通通斬立決,其家人子女則被流放邊遠,作為奴仆不得再回中原。
(本章未完,請翻頁)
至于周王,雖然他說此事自己是被人所蒙蔽,但其罪名依然無法消除,而且還有失察的重罪,幾樣罪名并罰,就讓他此生永遠禁足在王府之中不得外出,只等其長子成年后,便將王位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