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
他用渴求的眼神看著蘇楊。
“對于消瘦無力體型的青中年人,如臨床表現為間斷、反復發作的上腹痛,頑固性嘔吐、嘔吐量大,嘔吐物以胃內容物為主、含膽汁而無糞臭味,且癥狀因隨體位改變而加重或緩解,應考慮SMAS的可能,并作進一步的檢查。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聲、選擇性SMA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均已成為診斷SMAS的有效輔助檢查。”
正說到這兒,華俊派出去的那個住院醫生回來了,他咚咚咚的敲了敲門:“老板,資料拿來了!”
“給我!”華俊急忙站了起來,伸出手,隨后對那個住院醫師道:“給蘇老板倒杯水。”
蘇楊把華俊手里的資料接了過去,從里面拿出片子插在了閱片器上。
“華老板,你看!”他用手指了指片子上患者的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的位置。
“喙嘴征,典型的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夾角變小的一種表現。這里,夾角一般來講應該是40-60度。可是這里顯示的夾角是18度左右,所以對十二指腸的二、三段都產生了壓迫。”
華俊聽了,點了點頭。
“如果是做立位腹部線片,應該看見十二指腸梗阻所特有的雙液面征,因胃和十二指腸壺腹部常有大量空腹滯留液,故在立位片可見胃和十二指腸壺腹部各有一液平面。”
說完了腹部64位CT的片子,蘇楊又說起了X光檢查。
“除了這兩種檢查,還有別的診斷手段嗎?”華俊消化了一下,隨后抬起頭問。
“如果是做消化道鋇餐造影,可見刀切征,十二指腸水平段與上升段交界處可見到邊緣光滑整齊的縱行壓跡(刀切征或筆桿征)或呈瀑布狀下落,鋇劑不能通過阻塞的十二指腸水平部,鋇頭平齊,十二指腸降部和升部擴張(正常降段、水平段的寬度2~4cm);鋇劑在局部潴留時間延長,2~4h后仍不能排空。多數患者膝胸位或俯臥位時鋇劑可順利通過梗阻部位。除了刀切征,還可見鐘擺征......”
蘇楊一一講述,把他知道的關于這種疾病的所有診斷手法和經驗都講了一番,要想獲得人家的尊重,就得拿出真才實學,此時此刻,這些東西就是蘇楊的真才實學,華俊聽了,頻頻點頭。
“蘇老板,那怎么治療最為合適?”華俊又問。
“一般采用保守治療就可,比如我們這個患者,可予禁食、胃腸減壓、肛管排氣等處理。胃腸減壓時妥善固定胃管,保持通暢。避免胃管受壓、扭曲、折疊,定時擠壓管壁,維持有效引流。每班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詳細記錄24h出入量。經禁食及胃腸減壓治療1周后,患者腹脹稍緩解......癥狀緩解后,可對該患者進行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相結合的營養支持方式,營養支持所需的量按照重癥患者急性應激期每日83.6-104.5J/kg,應激與代謝狀態穩定后,按照每日125.4-146.3J/kg進行。”
“當然,除了保守治療,還可用手術治療,現主要術式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屈氏韌帶松解術、畢式胃空腸吻合術、十二指腸環形引流術等......”
“總體而言,這種疾病的治療,還是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為好,我們的這個患者,現在才剛剛出現這種癥狀,治療起來應該比較簡單,保守治療即可,但若是任其發展,后果可就很難預料了。”
華俊聽了,點了點頭:“蘇老板,幸好你是及時發現,否則,后面的治療......很麻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