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陳子陵的身份后,揮手放行。
進入太學,入門處是一座方圓數百畝的巨大廣場,廣場以青石鋪成,四周種植著常綠喬木。看起來干凈平整。廣場上停放著數十架馬車。
廣場上有三股山道,通往山頂。
山腰和山頂都建有廣場,山腰處的廣場圍山而建,有山路連接六所分院。
山頂處的廣場周圍,建有數百棟小院,乃是執教博士們的住所。
陳子陵一路行去,見各處建筑造型古樸而典雅,山上各處布置獨具匠心,小樹、修竹、花草、涼亭、樓閣,盡皆布置得清新脫俗,而又能與自然完美融合。
行走其間,樂而忘憂。陳子陵心中感嘆:“好地方啊,能在此求學,人生之幸事。”
來到山腰廣場,沿著右邊第一條山道向前行去,不多遠,見路邊立有丈許高的牌子,上書“銘文學院”四個大字。
再向前行沒多久,一排排白墻青瓦的建筑就出現在眼前。那是銘文學院的課室,足有上百間,每間課室放置有六十張“銘文操作臺”,可以容納六千名學生同時上課。
據陳子陵了解,考進太學銘文學院的學生都是年輕的銘文師。
升級為銘文大師,即可畢業,也可留院教學和做銘文方面的深入研究。
陳子陵駐足于一間課室前,靜靜聽著課室里面老師的授課。不久露出會心一笑,有所得。
長期以來,陳子陵的銘文偏重于實用,依靠自己摸索,理論方面極為欠缺,這方面的局限性已經顯現出來。入太學學習銘文一直在他的考慮之中,今天過來的目的就是想當場感受一下,有助于自己做出決定。
接著又看了看銘文學院的研究室、小工坊、學生生活區,陳子陵心中主意已定。
離開銘文學院之后,陳子陵來到山腰廣場,順著左邊的山道,往玄武湖方向的側門行去。紫衣老者焦和仁此時應該在側門的門房。
選一處隱蔽角落,陳子陵看著坐在門房里喝茶的焦和仁,靜靜地觀察著他的一舉一動。
焦和仁神態悠閑,不時端起茶杯,隨意品茶,有時會和進出的學生打聲招呼,舉止中,時常帶著一些軍人的姿態,并無反常之處。
陳子陵笑著走上前去,對著焦和仁拱手施禮,說道:“老丈好悠閑啊,令人羨慕。”
焦和仁看向陳子陵,淡淡說道:“軍中老卒,蝸居此地,安度余生,不敢得小哥羨慕。”
“我來此是受小威所托,特來拜謝老丈,感謝老丈這段時間對小威的教導。小威今后將隨我習武,不敢再勞煩老丈。”陳子陵盯著焦和仁說道。
“如此甚好。我教小威習武,不過是一時興起,近來頗感慚愧,水平淺薄,不敢誤人子弟。”焦和仁面容平淡,無絲毫不忿。
“那就不打擾老丈了。我斗膽送老丈一句話:道不同,也可殊途同歸。”陳子陵語含深意。
焦和仁對陳子陵話語中的含義,似無所覺,平靜地點點頭說道:“小哥一路走好。”
陳子陵飄然而去。心中不安的感覺更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