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原本交頭接耳,小聲議論的眾臣,聽了錢堃的辯解,瞬間鴉雀無聲。
錢堃又面向皇帝,拜道:“陛下,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昔,霍去病率八百驍騎滅匈奴之威風,終使匈奴走向沒落。今臣不才,雖未及冠軍侯之勇武,但驅逐鮮卑,臣亦勝任有余。”
許訓出列支持道:“陛下,錢堃所言句句在理,鮮卑不滅,邊境永無安寧!望陛下明鑒!”
太常劉逸也支持道:“陛下,如今鮮卑雖為宵小,不見得他日不會成大盜,錢堃其言真切,望陛下明察!”
“陛下年少有為,當效武帝之武功,以震四海之蠻夷。”大鴻臚曹嵩平日甚為低調,朝會上從不多語,此時竟也出列支持錢堃。
其余閹黨,或“墻頭草”,見此形勢,紛紛出列支持錢堃,順帶為皇帝劉宏歌功頌德。
太尉陳耽原是主張出兵的,但也見不得閹黨得勢,便出列反對道:“遠征鮮卑,必備大量糧草,只是現在國庫不足,還望陛下從長計議。”
衛尉陳球緊隨著,出列反對道:“昔日,武帝征匈奴,每次出征,皆數萬,乃至數十萬之眾,大小戰役數十次,方得南匈奴歸附,北匈奴遠遁。現在,錢堃又欲率多少人馬,才能驅逐鮮卑呢?”
“陛下,臣無需朝廷另派軍隊,只需陛下應允臣,征調并州兵馬的權限即可功成!”錢堃頭腦一熱,夸出海口,但已經收不回來了。
“黃口小兒,焉敢如此夸口!”光祿勛劉寬憤然出列道,“此戰若敗,我大漢天威何存?”
光祿大夫楊賜也附議道:“此戰關乎大漢天威,豈可兒戲!”
許訓反駁道:“未戰先言敗,爾等是在唱衰大漢,質疑陛下的決策嗎?”
劉宏見此,無意聽眾臣爭辯,便道:“此事朕意已決,即日任命錢堃為破鮮卑中郎將,持假節,行度遼將軍事,以替朕征討鮮卑蠻胡!”
錢堃大喜,連忙跪拜謝恩。
百官見事已定,也不再爭論。
中常侍趙忠趁機跟劉宏耳語道:“陛下,不妨再派使匈奴中郎將臧旻與護烏桓校尉夏育,各出兵一萬,由三路齊出,必可大勝!”
劉宏打著哈欠,擺手道:“就按卿意,朕困了,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