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山趕緊起身,然后一家人,連著元老爺子,快速上了馬車,趕回了村子。
趕在欽差來之前,幾人趕緊換了衣服,準備好了香案和紅封。
這邊才剛準備好,欽差就到了。
唐家立刻擺出香案來接旨。
圣旨上對他大加褒獎,甚至還說“眾生愚賢不等,便如五谷良莠不齊”,這就是在點唐三水的事情,等于明明白白的說了,唐青山與唐三水雖是兄弟,品行卻截然不同。
這樣一來,圣旨明書,蓋棺定論,將來就沒有人敢再拿唐三水說事兒了。
最終,封唐青山為霽山縣伯,賜永業田五百畝。
可能是因為獻的時機太合適,也可能是因為雁沈絕的信,讓明霈帝對他好感度很高,反正這個賞賜是真不小,連元老爺子都有些驚喜,老族長更是高興的無可不可,村里人更是快要聽傻了。
宣完了這一道,欽差又拿了一道旨意出來,宣給了元老爺子。
因為元老爺子上報有功,將景行伯改封為景行侯,并賜黃金兩千兩,并金鑲玉所制的塤、箎手把件各一。
塤、箎是兩種樂器,伯塤仲篪是表示兄弟關系好,這是明霈帝在給元老爺子撐腰,表示君臣的關系還是很好的。
同時也賞了梁若虛一些財物。
宣完了旨,唐家把欽差迎了進去,外頭轟的一聲,議論之聲,井噴一般響了起來。
一個個簡直羨慕的雙眼發綠!!
大晏的爵位與前朝略有不同,譬如“王”有親王、郡王,而親王和郡王,又各分了一字親王二字親王,一字郡王二字郡王。親王尊于郡王,一字尊于二字。
然后“公”分為國公、郡公,同樣分一字二字。
這一些全都是有食邑,同時也有世襲的永業田的。
但是再往下分,“侯”又分為侯,和縣侯;“伯”也分為伯和縣伯。子爵和男爵也是如此。
前者有食邑和永業田,后者沒有食邑,同時永業田減半。
食邑的意思,就是享受這些人家的租稅;永業田又叫做世業田,就是可以傳給后代的,可以世襲的,相當于私有的田地,區別于普通的口分田。
譬如元老爺子原本“伯”的爵位,是食邑七百戶、千畝永業田,到了唐青山的縣伯,就只有五百畝的永業田了。
所以,即便元老爺子不加封,兩人都算是“伯爺”,也并不像村里人以為的是同品級。
但這都無所謂,五百畝永業田和一個縣伯爵位,這已經是意外之喜!!真正的意外之喜!!
這才是真正的階級跨越!!
到了真正的貴人面前不算什么,但在小縣小鄉這些地方,已經足夠橫著走了。
可能是因為元老爺子和雁沈絕都在,宣旨太監態度十分謙和,進來用了一杯茶,也收了紅封,就上了馬車走了。
然后要到縣衙才吃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