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謂言志,詩發心聲。他有時候去看自己過去寫下的那些詩行,就像是在看一段又一段生命的日記,每首詩都是一段濃縮的時光,他會在詩的末尾寫下時間與地點。許多年以后,重讀這些詩篇,他會想起當初這些文字浮現眼前的情景,正是字里行間隱藏著無數這個世界的秘密,如果沒有詩,他不會記起這些過去的時光。詩,可以讓一個人變得單純,生命不需要那么復雜,他總是用一雙孩子的眼睛看這個世界。路過公園,他看了一眼在正在鍛煉運動的老人,也許大多數人都不需要詩,他們一樣可以快樂的生活,這些老人讀過詩嗎?他不知道。他忽然在想自己到了人生的暮年會是什么樣子,是依舊在城市漂泊,還是回到鄉村,那時候會有文學夢的溫暖,還會寫詩嗎?他不知道。他不敢去想自己的將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沒有根的浮萍,也許還不如天邊的流云,風吹云散還會給天空留下美麗的幻影。過去的生命里面,他只有自己,他將詩當做崇高的事業,為了事業他無怨無悔的放棄家庭,他一直堅持走在一條人跡罕至的小徑上。這是一條通向鮮花盛開的小徑,還是一條就要荊棘遍地的小徑,沒有人知道,卻有無數理想主義者默默行走。
他又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喜歡詩歌陪伴的時光,有時候,他覺得詩歌就是一個洞穴,他可以像小動物一樣藏起自己的身體,他可以躲在洞穴來逃避外面世界的傷害。詩成為這個冰冷世界里面他唯一的朋友,他在現實之中遠離人群,就像是這個社會的局外人,他只有將自己內心的聲音說給詩來聽。互聯網出現以后,讓他又看到人生的曙光,在經過許多年的投稿生涯依然默默無聞,他不再信任編輯,不再將文學刊物當做通往理想的獨木橋,他的每一首詩都放在詩歌論壇上。雖然點擊數量很少,他已經很知足,只要他不是自己詩歌的唯一讀者,他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文學夜空一顆璀璨的星星。
這是一個詩歌空前繁榮的時代,遠遠超過歷史上的詩歌盛世大唐帝國,寫詩的人數比沙灘上的細沙還要多無數倍,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活躍在大大小小的詩歌網站。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寫詩成為一件更高雅的生活奢侈品,幾行文字就可以釋放沉重現實對人生的壓抑,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放到網上,每一個詩歌網站都有自己固定的讀者,詩人不再是孤芳自賞山谷之中的野百合。這個時代前所未有的寬容讓詩歌又找到自己生存的土壤,就像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那個理想流行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播種自己的夢田,特立獨行的作風讓詩人走出人群。自白派,垃圾派,死亡詩派,梨花體,羊羔體,下半身寫作,新紅顏色寫作,新禪詩,打工詩歌,各種各樣花樣翻新的寫作技巧充斥著詩歌論壇,上百萬的草根詩人敲打著鍵盤書寫著人間苦難,仿佛詩歌就是一座照亮世界黑暗的燈塔。這也是一個荒誕新奇靈魂扭曲的時代,無數大大小小的詩歌獎,民間的,官方的,每個小團體都在按自己的意志制造著詩歌偶像,那些寫不出詩來或者沒有時間寫詩的商人,終于可以撒出一把鈔票,讓成名的或者沒有成名的詩人蜂擁而上,以為終于可以有機會名揚天下。這個時代有無數的噪音充斥著人們的耳朵,有無數垃圾占據著人們的生活,明星八卦,政客丑聞,兇殺暴力,色*畸戀,電子媒體的病毒一樣傳播速度讓人們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
真正的詩人在哪里?
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屈原,這個時代也不會出現屈原一樣的精神巔峰,當人間到處都是庸庸碌碌利來利往行走的侏儒,越來越多的人變成思想的矮子,甚至將靈魂抵押給金錢,怎么會有精神巨人的出現。屈原不單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更是一個行動者,他要實現一個美好社會的愿望,他的眼睛里面人間不能有絲毫瑕疵,然而,詩人這個天使永遠不是魔鬼撒旦的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上下而求索。屈原說出了未來數千年詩人的命運,這條精神之路永無止境,苦苦追尋的腳步將時代留在身后,成為歷史上的一行文字。屈原的一生糾纏在矛盾的迷茫困惑之中,他是最早有著人格分裂的人,兩個自我拉鋸一般來回折磨著他的人生。他是那個時代的高官,卻不是官場中如魚得水的人,他那顆赤子之心與政壇的險象環生格格不入,他的心里面裝滿百姓的疾苦,可是他的政治愿望不會變成美好人間,只能通過詩篇來抒發心中的郁悶。屈原心系天下蒼生充滿悲憫卻不能對現實有絲毫改變,他看到的只有絕望,他的流放將他的靈魂變成流水,他在水里面終于可以將這個污濁的世界洗得干干凈凈。
詩并不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詩是生活的悲劇,發憤而為詩,幸福的人生不會想起詩。詩與權力是孿生兄弟,然而權力不會允許詩的存在,詩只能是現實之中永遠都捕捉不到的影子。曹植的詩并不是廣泛流傳,然而詩人曹植卻能夠天下人皆知,如果他的父親不是曹操也就不會青史留名。曹植的文人氣注定他會成為一位詩人而不是掌權者,他可以去做文字王國的皇帝而不是現實之中的帝王,他的人生悲劇在那個時代注定要發生,他的詩句只能留給未來的讀者去遐想遙遠的古代,卻絲毫不能改變他的處境。詩只能成為權力的附屬,卻會讓權力在歷史的夜空暗淡無光,詩不會換來這個世界對詩人的同情。李煜亡國以后終于發現自己錯了,他應該去做一個政治家而不是詩人,徒然感嘆春花秋月何時了,卻不能改變世事無情,這就是一個人走錯路以后苦難必然而來的結局。
詩如果成為生命的修行,就會與人群背道而馳,沒有什么不能放下,這個世界都會變成一滴輕盈的露珠。陶淵明歷經世事滄桑官場浮沉以后,終于看透人間不過是一縷清風,隱居南山采菊東籬才是最美的風景。陶淵明的閑逸人生就是一首難得的好詩,勝過他寫下的任何詩篇,詩人本身成為一首詩遠遠比寫出的文字更加耐人尋味,他的簡單超過深刻,他的詩已經無需技巧的點綴。這樣的詩人只能遠離市井繁華,他一塵不染的心怎能與世俗的污濁卑鄙相處為鄰,他只能走出人群去建造一座自己的精神花園。陶淵明的夢也是無數詩人憧憬的夢,只是這個夢離人間越來越遙遠,這個時代已經忘記生活才是最美的一首詩。
清泉石上流,鳥鳴山更幽。詩人王維比陶淵明走得更遠,他的胸懷與自然界四季的變化有著神奇的感應,與天地為知音,他更像是一位思想家終日鉆研著自然哲學的奧秘。王維的詩更像是一道清澈的小溪,掬起一捧溪水飲入口中,就會沁人心脾爽神潤目。詩中有禪,禪中有詩,境中有意,意中有趣。詩人王維走在山水之間,他的詩句如同天空的流云,他的身影如同泉水叮咚,詩與詩人被偶爾一只飛鳥的蹤跡驚醒,原來萬物皆空。
天生我材必有用。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白這樣充滿自信,也只有李白能夠自負才華橫溢,他目中無人的放浪青春讓他閱盡人世繁華。這個商人的兒子,少年天才憧憬著去做一個浪跡江湖的俠客,他的豪爽仗義成為當時文壇佳話。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李白,既有著紈绔子弟的猖狂囂張,更有著文人墨客的自命清高,人間不過是他掌中的一壺美酒。詩人李白可以說是最早的京漂一族,他常年混跡于長安,如果不是當時文壇領袖賀知章的大力推舉,恐怕李白這個詩壇新人還要默默無聞很多年。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李白的詩歌盛名不僅給他帶來榮華富貴,也成為了官場的敲門磚,只是詩人的放浪自由不是官場這個池子就能養的魚。詩人更喜歡浪跡天涯的漂泊,長安的繁華留不住他這顆飛翔的心,他的詩就是遠去的馬蹄聲。李白不僅是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更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知道昨天已經走遠不必再去掛
(本章未完,請翻頁)
慮,他也清楚今天很快就會消失,雖然有美酒佳肴盡情痛飲,他卻看見舉杯消愁愁更愁的人生境況。世事茫茫難自料。詩人李白不會想到流放夜郎的凄楚暮年,他總是那么天真,他以為水中月就是杯中酒可以豪爽地一飲而盡。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句詩寫出了杜甫的心聲,寫出了他的人生艱難,他在默默無聞漫長的詩人生涯之中開始感到絕望。杜甫將李白當做自己的知音,其實他錯了,只是他一廂情愿的單相思,李白的富貴人生怎么會理解杜甫的窮困潦倒,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人生的軌跡只是偶爾交叉,然后又是匆匆各奔前程。杜甫的一輩子都是走在漂泊的路上,從長安到成都,他一直在尋找著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生活的艱難讓詩人杜甫看透人間冷暖,將生命里面的苦痛化作蒼涼的詩句。他的貧窮并沒有改變他那顆高貴的靈魂,社會底層的處境讓杜甫的詩喊出那個時代人民的聲音,他的詩篇里面反射出歷史的寒光。杜甫是一個腳踏實地面對現實的人,他更清楚生存比浪漫的幻想更重要,他無數次行走在溫飽的邊緣知道做一個窮人的處境,他在落魄之中看盡世態炎涼,不是他寫出偉大的現實主義詩篇,是這些社會的疼痛寫出詩人杜甫。那個時代無數百姓的身影,都留在杜甫的詩句里面,寫下這些詩句的時候,詩人會感覺到這些文字可以溫暖冰冷現實里面絕望的心。詩人的生活很卑微,然而他那顆高貴的心卻成為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矗立在歷史的深處。
詩人并不是現實之中的英雄,他只是精神王國里面的自由騎士,他和普通人一樣無法掙脫社會的枷鎖。詩人陸游和表妹唐婉的愛情比他的詩更加廣為人知,詩人并沒有勇氣與家庭抗爭,只是怯懦的聽從命運的安排,愛情只是詩人心靈鏡子里面一朵永遠不會凋謝的花。陸游并沒有寫下多少傳世的詩篇,他的詩不如他的人生更加耐人尋味,少年陸游青梅竹馬的戀人更具才情,如果陸游的生活選擇了唐婉,也許他會寫出更多動人的詩篇。一個不敢擁抱愛情的詩人,一個不敢與命運抗衡的失敗者,他的詩又能引起多少人類感情的共鳴。陸游許多年以后市井深處與表妹再度相逢,這對曾經的戀人已經是形同陌路,站在世俗這條河的兩岸只能各自感傷,這位詩人當時是悔恨自己沒有抓住幸福向社會低頭做出錯誤的決定,還是仰天長嘆命運的不公正,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改變。偉大的詩人必然會有偉大的生活,詩只是詩人這棵樹上開出的花。
詩沒有形式,只有智慧。只有偉大的靈魂才能夠寫出偉大的詩篇,他超越平庸的現實,抵達人類精神世界的源頭。曹雪芹是偉大的詩人,半部作品足可以證明他深邃的目光已經看到未來的世界,他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命,他在現實之中經歷重重打擊傷痕累累,只有文字王國才是他不會失去的家。詩人曹雪芹在他生活的年代,在周圍嘲諷與譏笑的目光里面艱難度日,沒有人來憐憫他舉家食粥的窮困,更沒有人欣賞他的杰出才華,他在別人眼里只是沒落貴族沒有一技之長來謀生的公子哥兒。曹雪芹看不到世態炎涼的盡頭,更看不見自己人生的春天,他死于絕望。貧病交加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詩人十年著書傾盡肺腑之言,換來的卻是一把辛酸淚,他只能將自己的作品留給未來,只有時間會對每個人做出最公正的評價。這個世界就是一場遲早要結束的筵席,終會散場,最后空落的大地一片白茫茫。曹雪芹在他的作品里面將人生的哲理說了又說,只是沒有人愿意去聽,只是看過的人很快就忘,忘了的人再去看,看了就忘,忘了再看,就好像曹雪芹什么也沒有說過。曹雪芹的生命就是一首偉大的詩篇,他的作品只是這謎一樣詩篇的注解,只是引導讀者走進詩句的條條小徑,詩在無言中,讀者如果不能心領神會,沒有人可以告訴你讀詩的方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