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北京的大爺大媽從車上下來,更登和他的爸爸帶他們進屋去,看到我的時候,他們說:“你回來啦!”好像我本來就是這個家里的人。
大爺大媽們確認好自己住的床位以后,就動手在院子里忙活著搭起帳篷,我問她們:“你們要住外面嗎?”她們操著一顆北京話說:“有倆人睡不下,他倆在院子里,我們現在搭的帳篷是做飯的!你也來吧?小姑娘?”別說,我正好車里就背著帳篷,現在很流行的那種印第安帳篷,我想著在這山里,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機會來了!
我一邊搭帳篷Irce一邊幫我拍視頻,她是一個攝影愛好者。
大爺大媽們特別時髦,也是一個“印第安”帳篷,是專門防風的“客廳”。客廳里能坐6-8個人,戶外桌椅,燃氣灶,連氣罐子和高壓鍋他們都攜帶著。
我沒有和他們一起吃飯,在更登家里吃了炒菜,畢竟他們還要開一兩天,攜帶的菜和肉不一定夠用,能省就省著點。
晚飯過后忽然接到一個電話,一位網上認識很久的姐姐,看我朋友圈說在格聶,她便打來電話:“你在哪啊?我馬上來找你!”我很驚喜的問:“你也在嗎?”她說:“在格聶,現在去一個村子里考察,然后來找你!”“什么村子?”我問,她說:“下則通”。我拍拍更登問他:“下則通村在哪?遠不遠?”更登說:“這就是下則通啊?”開玩笑的摸摸我的額頭:“你怎么了?生病了嗎?”。我們挺驚訝:“我也在下則通村!”
原來這個無名小村叫做下則通,在理塘通往格聶神山的路上,與世隔絕,交通不便,甚至聽說17年才通電,19年才通網,在海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但是,甚至去格聶神山,這里都不是必經之路,不翻過這座山,從山下格聶鎮到章納鄉再到則巴村,是格聶大環線的起始點。
這里像一個角落,在這個秀美的山頂上被時間所遺忘!
姐姐帶著一大隊人馬下車來,我出去在村子里的“cbd”那個唯一的小賣部門口迎接。見面寒暄了兩句,她就開始給我介紹她們一行的朋友。
這是一個來自成都的考察團,這位姐姐做旅游多年,聽聞這里即將旅游開發,受到邀請,帶著“金牌導游”,“金牌講解員”和旅游線路開發團隊來和當地旅游公司的人會和,一起探討線路開發與合作,這是一個專業的旅游項目開發團隊,她邀請我作為民宿業者加入探討,一場旅行,變成了行業研討會。
天都漸漸黑了下來,村里安排了跳鍋莊,邀請我們大家一起參加,村里的小伙全都出來了,次稱曲批、丁真更登、洛絨降措,其間,那天在神山腳下的少年也來了,他穿著簡樸的咖啡色藏裝,緊身牛仔褲下面套著短靴,褲腿卷起來一圈,我第一次見這種穿法,也許身邊男士很少人穿靴子,忽然覺得這樣搭配還挺時髦。
他和曲批一起搬來一個半人高的音箱,小伙們嬉鬧的圍在一起,在手機上尋找著歡快的民族樂曲,音樂響起,小伙子們圍成一個圈,開始跳起鍋莊來。
而我不知什么原因,在這一群人中,好像只能看到他的眼睛,和上次周圍群山模糊一樣,我看不到旁邊的小伙,只剩他的身影。
跳舞的時候,他轉身與我對視,看到我在看他,他并沒有尷尬,好像已經認識,與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