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和日本之間計劃本身就見不得人,一旦這計劃曝光……”
“王師傅建議,我們不是沒有想過,但是更考慮曝光之后會不會加劇他們之間的合作,甚至可能讓袁世凱孤獨一擲,所以我們才沒有采用輿論的手段。”
還以為王澤會說出什么驚人的策略,蔣靜武不等王澤說完就打斷的說道。
“是么,那是你們的眼光被局限了,或者是擔心這件事情對于南方革命軍的影響,事實上……”
王澤冷哼兩聲,淡淡說道:“你們根本沒有分析日方和袁世凱的心思,一個亡國的皇帝他袁世凱愿意當么?”
“這……”
聽到王澤的話,蔣靜武猶豫半天,確實他們南方軍考慮的就是一旦袁世凱與日本勾結對南方的危害,卻沒有想過袁世凱是否會接受日本的條約。
歷史上,袁世凱表面上未動聲色,只是對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說事關交涉事宜,必須由外交部主管辦理,屆時由外交部總長與日本公使交涉。
等到日本公使走后,感到事態嚴重的袁世凱立即召集緊急會議,集體討論對策。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事實上是有備而來的。日本料到中國沒有反抗的能力,從一開始就警告袁世凱,這是一個秘密條約,必須從速商定,不能外泄。
如果中國不答應,日本就要海陸并進,大舉進攻。
當時的西方列強幾乎都陷于戰爭之中,沒有能力來干涉中日之事。
所以,這是日本第一次對中國想要全面的侵略。
而從后世的存檔看,這一事件袁世凱與日本之間是有分歧的,一方面袁世凱希望得到日本的支持,壓倒南方軍,但是另一方面卻也對這種傀儡皇帝很是不屑,加上當年在朝鮮的時候他可是打敗過日本,自然不會讓自己跟朝鮮一樣。
所以袁世凱對于日本就是一個托字,他需要時間來考慮。
袁世凱當時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利用各種渠道摸清日方的底牌。
他先是派出日籍顧問有賀長雄返回日本,訪問日本政界元老松芳正義及山縣有朋,打探其中的內幕,隨后又派人花重金收買日本間諜,調查日方的有關情況,以在談判中爭取主動。
為配合摸底活動,袁世凱在談判中故意采取了拖延戰術,首先起用善于在困難局面中談判的前外交總長陸征祥,并指示在談判中逐條商議,拖延時間。
隨后向日本提出因事務繁忙,每周開一次會。
在會議上,他讓陸征祥拖延喝茶的時間,盡量減少商議的事項。
關乎自己位子,袁世凱可是下了大本錢,從王澤發現的談判紀要中也可以看出來,袁世凱對于這二十一條有很大的爭執。
王澤記得在后世有提過,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一事并沒有經過御前會議,而是大隈重信內閣擅自采取的秘密行動。
因此,袁世凱才敢將“二十一條”的內容,通過報紙及外交渠道泄露出去,使日本試圖盡快結束同中國秘密談判的計劃成為泡影。此內容泄露之后,不僅國人嘩然,在國際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也因為如此,美國政府開始對中日談判進行干涉。
談判有第三方介入后,很多內容就得重新再談,不過雖然袁世凱拖延了4個月,但日本隨后在東北、山東、福建沿海等地增兵,并向袁世凱發出最后通牒,限中國在48小時之內給予滿意答復,否則就使用武力。
而恰恰就在這時候,南方革命軍和蔡鍔也聯合,除此之外,面對日本的最后通牒,還有日本同樣告知南方革命軍也在日本考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