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實究竟如何,后世不知道,但是王澤卻也是知道,日方的話讓袁世凱感到了壓力,袁世凱政府方面因此罵孫“將效法吳三桂,引外兵擾亂本國”不是空穴來風。
二次革命之后,孫文被通緝,逃亡至日本。日本外務省檔案館至今存有一份孫文與日本簽訂的《中日盟約》。
按照《中日盟約》,孫甚至承諾把滿洲作為日本的特殊地區,承認日本擁有移民和開拓的優先權。
所以王澤覺得不管是南方革命軍將要開始的護國運動,還是袁世凱為了保住自己勢力與日本眉來眼去,被日本逼迫,都與雙方無法得到統一的信息有關系。
可以說這次完全是被日本人給借力打力,不費一兵一足就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不要以為袁世凱下臺了,他所簽訂的二十一條就不用執行了。
如果歷史上在給袁世凱多一些時間,南方與北方能通力合作的話,日本根本不會有機會染指旅順一帶。
“我給你們的密信是希望你們同樣可以以國家為重,與袁世凱政府一起化解這次日本人的企圖,輿論,我反倒覺得如果南方的輿論掀起來的話,北方一定也會跟著一起相應,袁世凱是聰明人,他更知道上面二十一條對他造成多大的損失,給你們那紀要中很明顯袁世凱對日本很多條件也不會答應,難道你們認為推到袁世凱之后,日本就不會威脅你們了么,南方革命軍現在也拿著日本沒有辦法吧,不要剛推到了袁世凱,就被日本放倒架子上烤火。”
聽到王澤的話,蔣靜武一時無話可說。
“讓你們發表輿論,不僅不會逼袁世凱,反而會給袁世凱一個明確的態度,那就是你們也反對這二十一條,不然的話袁世凱不知道你們的態度,難道不會懷疑他不答應,日本就不會找南方革命軍么?”
聽到王澤這句重話,陳澤成大聲說道:“胡說,我們才不會答應日本人。”
“是不是胡說不重要,但是南方一直沒有明確的表示,我相信如果袁世凱不想要答應這些條件一定會率先發動輿論,就是到時候不知道南方會不會影響,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讓日本人得逞。”
王澤的話,陳澤成還是一臉的憤怒,但是蔣靜武卻思考起來,他比起陳澤成知道的要多,畢竟陳澤成只是洪門中的人罷了。
歷史上,中國交給日本的“二十一條”修訂版和原“二十一條”相比,差之甚遠,很多原來的侵略要求條文也變成了“留待日后磋商”,或是加進了限制條件,最后中日簽訂的“二十一條”實際上只有十一條。
而且對于這些袁世凱也早有應對辦法,如已簽訂了的條款中涉及允許南滿、東蒙地區中日雜居以及雜居地商租權問題、聘請日本顧問問題,袁世凱就說:“購買租地,我叫他一寸土地也買不走;雜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屬地,就會有生命危險,日本顧問,一個月給他兩個錢,至于顧不顧,問不問,權力在我手。”
同時,袁世凱政府還巧妙地放縱并利用民間反日輿論,打擊日本的囂張氣焰,那一時期,民情沸騰,紛紛抵制日貨,愛國情緒日益高漲。
在長達8個月的抗議浪潮中,日本成了過街老鼠,不僅在經濟上受到重大損失,其國際聲譽也遭受重創,面臨來自美國和英、俄等國的壓力與指責。
正如旅美歷史學家唐德剛所評價的:日本雖然費盡心機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但后來也只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的收場,反而弄得臭名昭著,為天下人恥笑。
不僅如此,大隈重信也因為未經御前會議就貿然提出“二十一條”,導致外交失敗、經濟受損而下臺。
日本試圖將中國變為日本的“保護國”的陰謀徹底破產,但中國在這次危機中,同樣遭受了損失,被迫延長旅順、大連租借期至99年。
聽到王澤接下來講述如何結合國際形勢,還有如何借著這次危機中讓袁世凱放棄皇帝計劃,還有采取的外交談判手段都讓蔣靜武大受震動。
這完全可是說是極其高明的手段。
“先生的計謀,簡直就是國策,蔣靜武受教了!”
聽完王澤的話,蔣靜武沖著王澤深深一拜。
“王師傅,今天先到這里,靜武我這就回去立馬給南方發電報,擇日在來打擾,還望王師傅不要把我們的事情告知其他人。”
說完,蔣靜武就領著陳澤成匆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