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得榜終究還是沒有制止第一團官兵的屠城,不過根源卻出在了陸正冕的身上。本來他對羅耀輝的命令就很抵觸,聽過陸正冕一番話后也激起了心中的正義感來,當即決定與他一同進城,阻止這件事的進行。
一路上他和陸正冕陸續制止了好幾次對女直人的殺戮,引得第一團的官兵憤怒不已。等趕到羅耀輝的指揮部,胡得榜開門見山便將陸正冕方才的一番話引述了一遍。羅耀輝越聽心中越是不爽,臉色也變得難看了起來,強壓怒火便要“端茶送客”,結果就在這時副團長任堅強卻帶人走了進來。
“團長,覺昌安跟那個華育全都抓到了。您看怎么處理”,一進門他就大聲匯報道。
首惡被擒這場戰斗就算圓滿了,剩下的無非就是掃尾工作而已。在場諸人聞言都很高興,但最高興的恐怕非陸正冕莫屬了,這真是屎殼郎碰到漲肚的,來的正是時候啊!只見他幾步走到外面院中,沒有絲毫的廢話掏出手槍對著覺昌安的腦袋,當頭就是一槍,眾人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覺昌安已經倒地身亡了。
自從上次讓德川家康成了漏網之魚,陸正冕就悔恨不已覺得自己辦事不夠利落,這次他不想重蹈覆轍,臨行前他已經調閱過覺昌安的資料,目前他只有三子,所以陸正冕決定猝然下手,讓那人連成為“胚胎”的機會都不可能,于是他干脆連提議都沒有,先干了再說。
陸正冕這一下把個胡得榜看的目瞪口呆,還未等他反應過來陸正冕就已被人下了槍。他忙轉過頭,只見羅耀輝一副“只許州官放火”的奇怪表情看著自己,弄得他也是無言以對,只好訕訕的表示自己的兵惹出來的事端,自然由他帶回處理云云。羅耀輝不等他說完,便做了一個悉聽尊便的手勢,然后轉身安排別的事情去了。
這一下把胡得榜搞得相當下不來臺,惱羞成怒一把扯過陸正冕,揪著他的衣領像拎小雞一樣,把他拽出了羅耀輝的指揮部。
一路上胡得榜連損帶罵,不停地絮叨著:“你可真給我長臉啊,我這還小嘴叭叭的給人講大道理呢,你就給我來這么一出,我說你是不是存心坑我呢啊,我哪里做的不對,我改好不?我的陸大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陸祖宗!....”。
陸正冕目標達成,心里總算一塊石頭落了地,當然也就不與胡得榜做口舌之爭了,而且解釋起來也很麻煩,就一個勁的陪著笑臉,沖著胡得榜點頭哈腰。不住嘴的說著:“不好意思,領導,剛才沒控制住,那啥....性情了啊領導,性情了...”。
此后大軍駐扎撫順,對周邊的女直人進行收攏、彈壓。期間任堅強來過一次,通知胡得榜已向朝廷奏報撫順克復,賊酋覺昌安負隅頑抗,大軍攻城時被流彈擊中,當場身亡。話里的意思相當的明顯,即游騎兵不將第一團屠城一事捅出去,他們也就不會將陸正冕擅殺俘虜的事情上報朝廷,算是雙方互有把柄,彼此心知肚明了。
胡得榜自然是無可無不可,只是每天帶隊巡邏遇到羅耀輝也是彼此寒暄,大家都當做什么都未發生過一般。不過與胡得榜他們一番爭執后,第一團也開始有所收斂,濫殺女直人的事情就慢慢的少了下來,只是將覺昌安的族人都圈禁在了一起,等待朝廷下達處置的辦法。
十幾天后朝廷派來了專差,宣布華育全就地處決不必押送回京,被俘獲的女直人全部作為苦役,按比例分發各地。羅耀輝收到命令后,將華育全從獄中提出,就在提轄衙門的照壁前,先行為嚴嵩舉行了一番祭奠,然后下令將華育全當場槍決了。
處決華育全的當天,陸正冕沒有到現場觀刑,而是找了個十字路口給嚴嵩燒了很多的紙錢,他相信這個時空里的嚴嵩,與他原來從書里看到的一定不是同一個人,如果安排他與楊繼盛結識的話,他們一定會成為好朋友的...。
按照總參謀部的命令,游騎兵先行打點行裝準備回防了,第一團還要駐守一段時間,至于是等待別的隊伍換防,還是直接撤回,朝廷的專使并沒有講,據說他臨行前皇帝還沒有考慮出具體的處理辦法。至于這里原來的那個守備連,從連長袁文彬以下,八十九人無一人逃脫,在第一團攻城時即被消滅的一干二凈了。
回京后皇帝對游騎兵大肆的封賞了一番,也可算是對上回拒絕出兵暹羅的補償,陸正冕也因為“只身入虎穴”,而官升一級成了“陸少校”,在“麻將組”為他舉行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接風宴上,非逼著戚繼光向他這個“上級”敬禮,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盡顯無疑。而戚繼光也是因為他的關系與萬子聰等人結識,進而成為了極親密的“酒肉朋友”,就是每次趙諾兒在場時,仍是有些拘謹,每次對答必起身敬禮方開口說話。
日子就在這班狐朋狗友沒心沒肺的歡樂中,一天又一天的過去了。有人開心那自然就會有人難過了,現在大宋的商賈們就感覺日子相當的“難過”。自從皇帝借著處理錢商們坑害國家的行為,取締了“聯合會議”后,更進一步加大力度將一連串的諸如“紡織行會”、“工匠行會”、“茶葉行會”統統予以取消,同時將各地的商稅一律提高到了四成。
這就給了外界一個錯覺,皇帝似乎是在報復商賈之流,其實哪有那么簡單,他這么做的根本目的就是大宋真的真的沒錢了。多次的對外征戰,加上國內以及軍隊建設的投入等等,都在消耗著大宋原本頗為雄厚的國力。最關鍵的是商人們的崛起,使得很大一部分財政上的權利被分走,讓歷任的皇帝都有種想用錢還要看人臉色的感覺。
其實想要搞錢方法還有很多,“帶英”那一套就可以拿來玩玩的。可惜華夏民族固有的思維觀念,并不是一兩個穿越者就能輕易改變的,國人一向重視“開疆拓土”、“守土有責”,而視萬里海疆為畏途,哪里有“腳踏實地”來的舒服。況且天朝上國本就物產豐富人口眾多,天然自帶龐大的市場,哪里像“帶英”那種小島,如果不開拓海外,生產出的羊毛、布匹,讓他們全體島民“一日三開箱”,也穿不完吶!
盡管岳先生生前一再強調將目光瞄準海外,大家也就是聽聽就好。出口?一直都有做啊,絲綢、茶葉、瓷器,哪一項拿出來在歐洲那幫土鱉眼里,還不都像看lv似的!歷經了三百余年,他產生的蝴蝶效應已經完完全全的消失了,國人又回到了固有的思維模式中。
如果這時有人再跳出來,給皇帝上一份萬言書,建議他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將商品傾銷出去就能大大改善國內的經濟環境,也許皇帝就不會這么急于煎迫商賈們了。而陸正冕無疑就是最佳的人選,可惜這廝的興趣根本就不在這個上面,此刻他正忙著搗鼓一件“大殺器”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