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情報,目前還比較容易賣。
項楊僅剩的兩輛拖拉機也給他們買去了,順帶還向一座莊園級海上城市賣了一艘風帆救生船,也是新人類城市。
因為現在他們有三艘,太多了,兩艘大的來自救過來的人,一艘小的是自己買的。
價格十八個能源塊,大的那種,自己只留下一大一小兩艘大概就夠用了,比海螺港那些更貴,因為這邊數量少。
以現在這個時間段,新人類海上城市來到這邊是比較少見的。
海螺港交易場那些得到了項楊出售的情報,也不可能馬上過來,超過時間太久的出行,通常都不會那么的簡單。
他們的工坊是有造船器具的,海上城市的工坊是個手工造船廠,但莊園級只能制作小型船。
他們不知道進入村級,會自動得到一個更加專業的正式小型造船廠,所以項楊猜測是買去研究技術了。
救生船交易剛剛完成,項楊就接到了王燕的視頻通訊。
“老大,新來的郁海宇,看過農場后提建議,我們能不能種植水稻的時候也養魚。”
王燕說道:“就是共生養殖,水稻和養魚,或蝦蟹等同時進行,因為水稻是澤地作物,除了曬田時期,有足夠的水,水生生物也可以除害蟲,增加肥料等。”
“他們以前的城市都是這么搞的,這可以獲得水產的收成,還能增加水稻產量,他們有這種技術,我想還是應該利用起來的。”
城市農場的害蟲很少,但弄得好可以每畝增加糧食產量百分之十以上,還有增加肥料,增加水產都很誘人。
魚塘就是養魚的,但在鎮級,甚至到了縣級,面積也就那么點大,難以大批量養殖。
郁海宇就是上次被救起的人之一,他們原來那座海上城市的農場技術主管,這個職位不屬于工程技術類,但仍然算農業專家。
真正算工程技術類的是那種會培植改良作物的人員。
來到神龍城后,項楊也讓他擔任農場技術主管了,因為神龍城也很缺這方面的人。
王燕是所有農業方面的主管,所以郁海宇也歸她管。
實際操作當然不行,但王燕本身也了解一點蟹田、魚田共生養殖方面的知識,她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還可以緩解戰士出城狩獵的壓力。
增加魚類肉食,也可以增加食物儲備的多樣性。
“在人口增加前,可以試一下,如果效果好,以后也可以保持。”項楊也只是聽說過,沒見過。
因為這個技術含量也是有的,特別是管理比較繁瑣。
不僅是共生養殖方面本身的技術難度,也會造成出行比較困難,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等,一不小心出現水產和水稻都歉收也有。
加上額外的儲水量增加,城市重量提升,移動時消耗也會稍微有點增加。
當然,這個增加相對于得到的大量水產,仍然算微不足道,何況養魚還會給農田自然增肥,這會減少增肥之類的能源和其他資源消耗。
主要在于出行計劃的安排變得復雜了,種植本身也將變得更加復雜。
所以,陸上城市比較少搞這些。
空中城市則基本不會搞這些,事實上空中城市也沒有魚塘,他們平時也不大會養魚類。
但據說海上城市比較多,技術很過硬,現在看來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