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忠,鄧景山和張仲武兩人,雖然一個是上官,一個是部將,但在實力之上,鄧景山并不弱上多少。所以,重創鄧景山,于我們而言,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建昌這一戰,可不是虛的,這一仗,會讓張仲武重新審視我們的兵力,也會讓他更加地重視我們,不過到了最后嘛?”
薛沖接著道:“他會發現,不管他怎么重視,怎么調整,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掌握我們的力量究竟如何?”
“所以等到鄧景山出動更多的軍隊試圖圍剿羅將軍率領的這八千兵馬的時候,我們的騎兵,便會直擊其本部了!”屈忠恍然大悟。
“鄧景山不會那么容易被我們包在這里,但是嘛,現在正在戰場之上與羅弘信糾纏在一起的遼軍,可就別想走羅!”薛平微笑著道。
“逼他斷臂求生!”看著遠處戰斗的場面,屈忠終于是徹底明白了過來。現在羅弘信的苦戰,只不過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遼國加入進來,現在加入戰場的遼軍越多,等會兒能撤走的人便愈少。
鄧景山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
唐軍在建源,在綏中駐守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左金吾衛的主力,而是臨時征召的退役士卒,對于唐軍兵力在估計之上的嚴重失誤,使得鄧景山在接下來的戰斗之中吃了大虧。
接到兩支多達萬人的唐軍隊伍一左一右出現在戰場上的消息的時候,他直接就驚呆了。下意識地認為是建源和綏中的唐軍過來了,但馬上反應過來這是不可能的。
戰場形式有些大變。
城中唐軍涌出奔向戰場,支援正在苦戰的羅弘信,同時,也與戰場之上的遼軍糾纏到了一起。想讓激戰之中的遼軍撤回來,直接成了一種奢望。
鄧景山不得不痛苦地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他要搶在唐軍兩支包抄部隊還沒有合攏的時候退出這個口袋,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放棄眼下正在戰斗中的部隊。
他跑得飛快。
而唐軍也壓根兒就沒有去追擊他的意思,左右兩支唐軍按期抵達戰場,將被拋棄的一萬余遼軍徹底留了下來。
第一次建昌會戰,唐軍大勝。
左金吾衛付出了六百騎兵,兩千步卒的代價,而鄧景山則失去了差不多三千騎兵,一萬余步卒,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在最后階段被拋棄在戰場之上從而成為了唐軍的階下囚。
韓琦、薛沖達到了他們最初的目標,即使鄧景山失去強攻建昌的能力,從而迫使張仲武不得不提前集結主力前來支援鄧景山,否則左金吾衛便會對鄧景山發起強攻。
而這一戰之后,也讓遼軍對于唐軍在本地的兵力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和估算,絕不是戰前所預計的三萬到四萬之間,這個數字,只怕要翻上一倍。
張仲武想要贏得勝利,便要傾巢而出。
而這一計劃,亦是為了從高麗而來的由文福率領的右領軍衛打開勝利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