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永圓寂前,將《蘭亭集序》傳給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對于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其藏在了臥室梁上鑿好的一個洞內。
李世民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始終推說不知真跡的下落。硬來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御史蕭翼扮成書生,去與辨才接近,蕭翼對書法也是很有研究,待兩人關系密切之后,蕭翼故意拿出了幾件王羲之的作品給辨才欣賞。辨才看后,不以為然:“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傳世之寶。”
蕭翼不動聲色地問是什么帖子?辨才猶豫再三,才告訴他是《蘭亭集序》的真跡。見蕭翼不信,決定讓他開開眼,取出了真跡給他觀看。蕭翼仔細察看了一番,果真是《蘭亭集序》的真跡,只見他臉色一變,迅即將其放入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詔書,將真跡強行帶走了。
唐太宗死后,真跡又去了哪里呢?史書記載,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腦袋的下邊。
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在任陜西關中北部節度使期間,將李世民的昭陵盜了,但在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中,卻并沒有《蘭亭集序》,而且此后亦從未見真跡流傳出來的任何記載。
其實,真跡并沒有隨李世民埋葬在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李治的乾陵之中。唐太宗死時,將《蘭亭集序》交給了兒子李治。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他在臨終前留有遺詔,將生前喜歡的字畫隨葬,因此,在《蘭亭集序》失傳之后,就有人懷疑此寶物并未在昭陵,而是被藏在了乾陵。
唐代皇陵有十八座,據說被溫韜挖空了十七座,唯獨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天現異狀,使其等無功而返。
如今,這一國寶就展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張天官深知其價值,有點想要私吞的樣子,見東方白鐵青著臉,才沒有敢收起來。
東方白開始急速的翻動起來,除了字畫,一直是翻到了箱子的底部,還是一些字畫,里面就是不見有《推背圖》的只言片語,這時他的面色更加凝重起來。
最好的字畫都在這里了,為什么就是不見《推背圖》呢?難道說這部著作莫非不在這乾陵的里面?
張曉雯是又一本本,一卷卷,一張張的,重新翻看著,真的就沒有。
唐天順道:“是不是別處還有隱藏著的著作?”
大家就在其它地方四處搜尋,竟然再無半點著作,哪怕是一張紙片也沒有了。
這是東方白自出道以來,所遭受到的第一次挫折,以前雖然做事也會有各種的曲折,但是都能夠在最終扭轉局面,反敗為勝,但是這一次有所不同了,他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失望朝他襲來。
“是哪里出了問題了呢?”他蹲在地上,身體一動也不動,腦海中卻在反復的思索著一切的細節。
大家看到東方白悶悶不樂的,一副發呆的樣子,心中很是不忍,就都四處尋找著。
張天官又發現了一處異常,他喊叫大家過去看,結果這一發現,又給大家帶來了一番新的艱苦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