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對“家國”的信仰,也根深蒂固在了中國人的文化情懷中,以至于明月有淚,山河有血。
從古至今,中國人的文化作品中有半壁江山是與家國相關的,甚至是老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話,都會祈愿“國泰民安”。
從孩童時期吟唱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年長時心懷天下的“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的百般愁情,所謂的中國式信仰,伴隨中國人的一生,直至生命的終點。
往小了說,咱們中國人就算信仰的滿天神佛,其實基本都是工具神,你對我有用時我就信你,你對我沒用,那我還信你干嘛?滾一邊去別擋道。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人求雨,先拜龍王,如果不管用,下一步就是打龍王了。
再有就是左眼跳財佛祖保佑,右眼跳災封建迷信等等之類的。
總之,咱們中國人對待神的態度,有用的時候巴不得滿天神佛都拜拜,沒用的時候就是滾一邊去吧,自己操刀子就上了。
歸根結底,不管是信仰祖宗也好,信仰家國也罷,亦或是滿天神佛,說到底,咱們信仰的始終是自己。
咱們雖然敬拜天地,但咱們秉著的卻是與天地斗的精神,人們之敬拜,祈求的不過是風調雨順,好讓勞動的成果更豐厚些,精神的根本還是“腳踏實地”,但西方人之信仰,是源自上帝的給予與救贖,更多的是索取。
在我們的神話故事里,火是我們的祖先用堅韌不拔的毅力通過鉆木取火得來的;大洪水來臨之際,我們想的是和洪水做抗爭,大禹治水的故事流傳了幾千年等等,無不展示著咱們的信仰,只相信自己,不信鬼神。
黎漢明讓人推廣自己的畫像,一方面是為了宣傳自己,另一方面則是穩固百姓的信仰,與其讓他們信仰些亂七八糟的鬼神,還不如讓他們信自己,信明王,至少自己能切切實實帶領他們走向富裕。
另一方面來說,黎漢明也是借此激烈自己,不忘初心!上帝視角下,我們能不斷的指指點點,但當身處其中時,或許會漸漸迷失自己。
人心是會變的,不但百姓如此,黎漢明也會是這樣,他擔心將來自己在權力中迷失,為了以防萬一,他提前做好準備,好以百姓們來鞭策自己。
而趙學敏之所以那么激動,皆是因為他從劉阿蠻的話中,找到了知己。
趙學敏年輕時,無意功名,棄文學醫,對藥物特別感興趣,廣泛采集,并將某些草藥作栽培、觀察、試驗。不但如此,他還博覽群書,凡家藏星歷、醫術、藥學之書,無不潛心研究,每有所得,即匯鈔成帙,積稿數千卷。
如今朝廷民心已失,各種各樣的神教數不勝數,洋教、白蓮教、道教、佛教、天理教等等各種教派如春筍般冒了出來,亂七八糟、應有盡有。
原先趙學敏還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如今聽到劉阿蠻轉述的黎漢明的話語,讓他終于豁然開朗,原來一切的根子還是朝廷。
這一刻,趙學敏突然有些想要快些見到那位神秘的明王了,所以,沒休息多大一會兒,趙學敏便迫不及待的的催促了起來:“我一把老骨頭都不嫌累,你們年輕人應該也沒問題了,差不多了,走吧!”
眾人無奈,只得開始了趕路,誰叫他是一行人中年紀最大的呢?
貴陽府,遵義紅旗軍的調動雖然沒有大張旗鼓,但同樣也沒有特意的保密,在有心人的注意下,消息還是傳到了額勒登保手里...........